文創.風中籐緣(上篇) 流浪織籐者伍德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風中籐緣(上篇) 流浪織籐者伍德宗

特約:莫詠焮
圖:謝瑛傑



初次見到“神秘”的宗伯,他蹲坐小凳子上,在顧客的理髮店前修補籐椅。他就像一位自由自在的流浪織籐者,沒有固定的地點,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更沒有聯絡的方式,但加影的老街坊都知道,只要放出風聲,宗伯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加影區有一名織籐師傅來無影去無蹤,從不為顧客留下聯絡方式,也不急著到處找生意。對于他的一切,我們都只是道聽途說。聽說他從來不用手機,幾十年來不管去哪裡,都只用腳車代步。這種種行為,仿佛在默默抵抗著這喧鬧的城市。他是伍德宗,今年65歲。

一頭斑白利落的短髮,幾排顯眼的額紋和魚尾紋,使宗伯在歲月洗滌下顯得沉穩,但不失一份稚氣。他一口帶有濃厚廣東口音的華語,讓我感覺莫名的親近,原來他跟我都是廣東人。

宗伯來自吉隆坡新街場,在家是長子,下面還有弟妹。母親是家庭主婦,父親從事建築業。宗伯小時候在循人華小唸書,但成績不理想,他的讀書生涯便在12歲那年劃上休止符。他說:“那時候家庭環境不好,成績不理想,12歲那年就去學做籐。朋友介紹的,一做就做了幾十年。”宗伯口中的幾十年,算起來整整53年了。



12歲,對現今的小孩而言,應該正戰戰兢兢地忙著UPSR中一升學考試,但在宗伯那個年代,貧苦的環境,已將一個稚童推向自力更生的人生階段。當時,宗伯向吉隆坡一名師傅學織籐,而沒有選擇當學徒。“當學徒要付錢,我沒那麼多錢,只能邊做邊看,一開始當雜工,然後慢慢學慢慢做。”

“我除了做籐椅,什麼都不會了!”這時宗伯手上一面拿著籐條幫顧客修補椅子,一面回答我的問題。年輕時,他曾試過轉換工作到鐵廠打工,但工作多薪水少,加上不習慣做粗活兒,熬了兩個月,宗伯便回去做籐椅了。我問宗伯,過後沒想過要再換工作嗎?他笑說:“一做就幾十年,人都這麼老了,要怎麼重新學起?不像你們年輕人,還可以選擇。”

籐具店
消失在歷史洪流中

初次見到“神秘”的宗伯,他蹲坐小凳子上,在顧客的理髮店前修補籐椅。他就像一位自由自在的流浪織籐者,沒有固定地點,也沒有固定時間,更沒有聯絡方式,但加影老街坊都知道,只要放出風聲,宗伯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這不禁令人好奇,為什麼他寧願蹲坐店屋五腳基前、在日曬雨淋惡劣的天氣下工作,也不選擇開一間店舖營業呢?

他瞇著眼睛笑說:“都沒工作了!你以為要做就有得做嗎?籐椅成本高,現在市面上一張小籐椅都要賣三四百令吉,很難出售。沒人肯做籐椅了,懂這門手藝的人通通都收檔了。”

宗伯還說,以前加影有四間籐椅店,因為銷路不好,一間間輪流倒閉,現在只剩下他,以及一間位于錫米山新村的籐椅店還在堅持著。“我們做這行的沒幾個人,所以都彼此認識,那老闆說最近生意難做,也快要關閉了。”

曾幾何時,老加影的籐織家具聞名遐邇,吉隆坡及周邊地區的人想找籐椅,都會繞道加影找。然而,隨著現代家具業的激烈競爭,加影蕉賴高速大道開通後,散落在蕉賴舊路兩旁的籐椅店,也逐漸退場,消失在歷史洪流中。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