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學生的需求與教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學生的需求與教材

開學前中文組聚餐,我和一位同事聊起學生的需求。



我們使用的中國課本偏重語言技能,在會話部分——聲母、韻母、聲調、語法都練得很細緻,學得好,學生的語音會很好。這課本的缺點是對話不多。我們都覺得,學生對這樣的教材興趣缺缺,學生要的是可直接學短句,在生活中運用。如果他們可以和朋友完成這樣的對話,他們已經覺得很高興了:

A:你好!
B:你好!

A:你要買什麼?
B:我要買藍色衣服。有嗎?



A:有。你要幾號?
B:我要中號。

A:中號?有。
B:一共多少錢?……

曾經,一位印裔校外人士來報讀我們的課程,他希望可以聽懂身邊的人說的話,他覺得我們的課程內容比他想像的多——我們的課程不純粹是會話課程,因為是大學,我們學的是整個系統,有語言技能,也講語法,還要學寫漢字。

我的非華裔同事會向我表達他們想學中文的意願,對教材的內容要求是會話和短句,而且要簡單。

我的舊職場是培訓政府公務員的機構,舊同事發現,學生不愛學語法,講起語法他們就皺眉頭。從前我還在那兒上班時,那些成人學生的學習興致都很高,我們的教材是自編的,只有拼音,只學會話,都是短句,可現學現用。

校內華文學會的華文班,使用的是自編教材,上學期有學會執委認為,教材是導致非華裔報名者人數下跌的原因之一,決定修改教材。原來的教材思路較傾向母語學習者,較少學會話與短句,新的教材將注重會話。

因此,我和同事在討論教材和學生需求不太對應的問題。這也牽涉到體制,我們現在有四級的中文課程,如果只教簡單的會話、短句,可否撐到第四級?而且,要怎麼分級?我們目前的教學系統,至少學了可以去考漢語水平考試,用功的學生,可考到第三級,這是課程綱要裡有註明的。如果只教簡單的會話,是無法應付漢語水平考試的。(當然,也有很多人是沒想過要參加漢語水平考試,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我們使用的教材,比較適合國外中文系,學生從零開始學中文,學了以後要讀中文文獻做學問。事實上,適合一星期四個課時的教材不多,除非是我們自編教材。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更換更為合適的課本吧?

陳慧文-喜歡文學,喜歡聽故事,喜歡記錄生活。目前在大學教導中文作為外語,總覺得自己在摸著石頭過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