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宜:馬來人生育率高 保種族政治延伸貧窮

(吉隆坡17日訊)內政部副部長拿督努嘉茲蘭指馬來人生育率比他族高,意味馬來人主導的種族政治會長久下去;有學者因此擔心,這種政治策略將延伸馬來群體的貧窮和社會問題。

著名學者林德宜博士說,當努嘉茲蘭提到馬來人有較早的生育率時,后者大略有提起這樣的人口變化,旨在擴大國內的馬來人人口,這也是我國數十年來的“種族政治武器”。

“伴隨馬來人的人口結構優勢,是更強大的馬來政治與社經實力,這也讓非馬來人的實力相應稀釋。”

林德宜在英文網站“The Heat Online”撰文說,官方數據顯示,馬來族群的生育率為每個家庭2.6個孩子,相較于華族的每家庭1.5個孩子,與印度族的每家庭1.5個孩子。

他說,預計到了2040年,馬來族人口佔我國人口的比例,將上升至54.1%,若再加上13.4%其他土著人口,那么土著人口總數將佔全國人口的67.5%。

另外,預計華族人口將從2010年的22.5%,降至2040年的18.4%,而印度族人口則從2010年的6.7%,降至2040年的5.9%。

開銷龐大影響負面

林德宜說,事實上馬來人口增加,給馬來社群帶來嚴重的負面問題,即高生育率的馬來家庭須負擔家人在醫療、教育、住房和其他基本需求的龐大開銷。

他說,根據研究顯示,家庭成員人數是造成家庭面臨貧窮問題的重要因素。

他說,除了貧窮,大型馬來人家庭也須面對社會、心理、以及情緒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家庭問題如單親家庭、家庭破裂、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將導致許多家庭成員無法面對往后的生活。

他指出,更重要是貧窮家庭往往會複製出貧窮的延伸家庭,這就是為何馬來人的貧窮問題如此棘手。

林德宜說,小而安穩的家庭是大部分國家發展基石,大馬也應該如此,但馬來社群的政治或宗教領袖卻忽略這一點,可能也是選擇視而不見,才導致馬來社群被逼向懸崖。

增加人口與政策矛盾

林德宜也說,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曾提出的馬來人生育政策,即政府要增加人口至7000萬人,以形成龐大的內需市場,抗衡全球的保護機制;但事實上,這種增加人口的概念與國家現行的人口政策形成鮮明的矛盾。

“即使當時沒有明言,但當時馬哈迪就是要向馬來人灌輸‘馬來人至上’思維,而從人口規模角度是其重要的考慮關鍵。”

他說,再加上70年代保守派伊斯蘭文化盛行,削弱計劃生育的觀念,因此間接導致馬來人口逐年增長,而且還增聘公務員及透過稅務優惠,鼓勵擴大家庭。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