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榮:別讓柴橋頭成為歷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沈俊榮:別讓柴橋頭成為歷史

–峇株巴轄辦事處高級記者



峇株巴轄開埠迄今已有121年歷史,1894年12月1日在一項歷史性集會上,開埠功臣拿督文達拉魯哇宣佈峇株巴轄命名為帆加蘭市(Bandar Penggaram),從此開啟峇市的繁榮發展。

隨著時代演變,今天的帆加蘭市發展蓬勃,市區面貌也不斷改變,一些老建築物僅剩殘垣敗瓦,早已面目全非,但也有不少組織及建築物,歷經歲月風霜,依然保留至今。

就如走過百年歲月的峇株巴轄中華總商會及益群書報社,見證華裔先賢在鑿石城的拓荒史,還有跟峇市開埠歷史一樣久的柴橋頭慶中元會,都是寶貴的歷史見證。



“柴橋頭”是早期位于班底路及巴剎路一帶的地方名稱,據柴橋頭慶中元會主席拿督高明春指出,歷史上是先有“柴橋頭”,才有“帆加蘭市”,華裔早在開埠前就出現在峇市,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早年峇株河沿岸盡是茂密的碩莪樹,從巴剎路到法蒂瑪路一帶有一條四五十尺寬的“碩莪溝”,銜接峇株河,可讓物物交換船隻航行,那邊還有一座拱形橋,因而形成“柴橋頭”這地方名。

后來“碩莪溝”被填平,也埋下峇株市區一個年代的記憶,而“柴橋頭”這地方也漸漸被遺忘,成了歷史名詞,還好柴橋頭慶中元會香火不斷,讓“柴橋頭”這名稱不致于完全消失。

峇株巴轄還有另一個“三角埔慶中元會”,也是同樣情況。三角埔這地方早已失去原有面貌,但慶中元會組織延續“三角埔”這名稱的“壽命”,保留華裔在此落地生根的歷史證據。

歷史只能重溫,不能更改,已有121年歷史的“柴橋頭慶中元會”不僅是集合當地華裔進行普度祭祀的組織,更是見證峇市變遷的歷史明證,絕不能讓路給發展,或以美化河畔為名,讓這組織失去“在地性”價值。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