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虔:改進選舉制度

新加坡大選結果出人意料,選前反對黨的群眾大會人山人海,不料人民行動黨全面大勝。選后各項分析出籠,無論如何,大家都同意反對黨資源不足,面對人民行動黨長年執政的便利,短短幾天競選活動,無力扭轉人民的刻板印象,畢竟許多人的政治認同並非聽一兩場演講就能改變,新加坡反對黨想取得議席,還得加倍努力。

大馬的政治環境也有類似之處。電視新聞極少出現反對黨領袖正面的報導,大多是執政黨勤政親民等等,類似政治宣傳的新聞,看多了看久了,部分人民對執政黨一直有好感並不奇怪,尤其甘榜居民取得的信息仍舊有限。我國選舉制度不但要干淨,也應設計更多制度讓候選人有各式管道發表政見,同時讓選民瞭解候選人,信息流通才能讓人民有更周延的思考。

歷年來去台灣參觀選舉的大馬團體不在少數,但多數只對選舉技術感興趣,也照抄不少。不過技術常常在變,自去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操作傳統造勢、宣傳的連勝文大敗,標榜公開透明的柯文哲勝出,對台灣政治生態影響相當大。比如最近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已公佈她至今收到的政治獻金,法律並未規定,這是她自發的舉動,頗獲好評。

台灣選舉有幾個不錯的設計,從戒嚴時期一直沿用至今,比如公辦政見會、選舉公報。公辦政見會為政府主辦,每一位候選人有30分鐘發表政見,熱門選舉可能不只一場,甚至還有電視轉播。選舉公報則是登載候選人學經歷、政見等等,選舉公報是每位選民一份,隨投票通知發放。電視辯論則為民間活動,電視台邀約,候選人同意就舉辦,反而不是每場選舉都有。

代議士要為人民發言,是該讓人民瞧瞧公開發言的能力,發表三30分鐘的演說不為過。選舉公報讓人民對候選人學經歷一目瞭然,兩者花費不多,卻是我國可以傚法的。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