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王修捷:现代性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六扇门‧王修捷:现代性

若从现代性词源学的分析,现代性最早出现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他有一句名言至今仍被广泛讨论,我们也极容易在相关学术专书里看到它:“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永恒与不变。”



这个说法透过艺术的性质来把握现代性,把艺术中的二元性质提出来讨论。无独有偶,中国有句话“变与常”非常接近这句话的本质:一方面现代性是变动的。变动之中,有些事物是过渡的、短暂的,甚至只是偶然。另一方面,它有着永恒不变的一面。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人类告别中世纪,步入现代社会时,许多新事物出现剧烈变动,但一些事物有着永恒的一面。例如现代建筑物,即使因着艺术概念的发展而使建筑物出现不同时期的风貌,如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到今日的极简主义,间中可能有着许多外观上的变动,但一间屋子,仍然遵循着物理原则以及建筑原则而建立,也一样有着门窗,绝不会出现如佛典寓言上所比喻的空中楼阁。

我们也许可以透过这个观察发现,现代性在建筑物中,呈现出来的面貌正是二元的。它们身上既有着过渡、短暂、偶然的一面,也有着永恒的一面。建筑如此,艺术品也如此。



如果说以上这段对现代性概念的诠释是倾向于艺术的,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则从另一个更广泛为人所认知的角度切入探讨现代性: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实际上指的就是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相较起英国社会学家霍尔,他更偏向从“社会生活”这个角度来看待现代性的定义。现代人、现代生活乃至现代社会,其组织模式有许多可供探讨的空间。

至于霍尔则从社会进程来看待现代性。这些社会进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这四个进程互相作用,却也独立发展。所谓相互作用,是指现代性社会在不同领域内各自分工合作,建构社会架构。但这个架构底下,这些部分却又独立发展着。这四个进程,便是现代性的彰显。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则从哲学角度探讨现代性,并认同黑格尔的观点,认为现代性原则是一种主体性原则。在这种主体性原则之下,则又包括了个人主义、批判权利、行为自由和唯心哲学。

以上有关现代性的诠释,都试图透过不同角度呈现现代性的部分面貌。从社会学角度,直至哲学角度,学者们对现代性的讨论由大至小,由广义至狭义,由探讨社会结构至人类心灵活动,提供了不同切入点。

王修捷-讲师、音乐人、专栏作者。曾出版小说集《数人头》、《天瞳》、《白色矮围栅》、《秘密河流》等。作品曾获国内多项重要文学奖肯定。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