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眼睜睜地看著部長、高官們針對性地列出對經濟的批評並一一反擊,列舉出一系列統計數據,告訴我們過去這幾個月的批評是不對的。
他們說,令吉貶值不是因為那26億、不會導致我國的財政變脆弱、其他國家的匯率也一樣大跌,可是圖表上卻顯示,令吉的匯率跌勢只比紐西蘭貨幣好一點。
他們說,政治不安會對其他國家帶來不幸,卻不會對我國經濟帶來影響、低油價只是回到過去,市場沒有問題;高收入國可達標,不過是在世界銀行調低高收入國門檻后。
甚至還有部長提及社會不夠多元化,學校只有馬來人和印度人,應該推行單一源流學校。
一直到“教母”說的那一句:一馬發展公司相關問題一解決,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全場如雷掌聲響起。
部長和高官的話為什么往往都得不到共鳴?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活在“人間”,以高收入國目標為例,追不上美元之下,只好等國際標準降低,才拉近距離。
問題是,令吉貶值后國人只感受到物價高漲、股價大跌,與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同桌,他的薪資直漲,本地打工族薪資停滯,對高收入目標差距縮小這個說法,看不明白。
部長女兒的學校只有兩個種族,沒有華裔,說真的這句話很值得深思,應該從哪里深思起呢?我想可能是部長的工作沒有幾個華人可以做,所以住的地方華人也少點,而且有些學校沒有特權還進不去。
低油價只是回到過去?抱歉,對只工作了10年的我,不知道低油價時代你們怎么過,只知道在油氣業工作的同年朋友,天天都面臨隨時遭裁員的風險。
問題出在哪里?當然可以繼續舉例說明,國人還是會繼續不相信,信心危機最危險的是給再多數據,也會因為無法感同身受,而懷疑是經過美化的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