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芳进:寻找温度── 聪明一时、盘算非结局!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尤芳进:寻找温度── 聪明一时、盘算非结局!

那是一个温度满满的夜晚。17年前脱离采访工作岗位后,看演唱会这件事,有点意兴阑珊;也许是年纪的关系,对人多喧哗的场合有抗拒,有时还会觉得格格不入,或者是心态问题吧!



两个月前去了一趟新加坡,意外发现“民歌40”海外唯一一场,八月移师新加坡,心想若在吉隆坡演出就更好了。

之后把这场演出日期记在心上,若能适逢其会是最好;若错过,就留一个遗憾好了,毕竟人生无法事事尽如人意!

没想到随莱索托孩子到印尼丹绒槟榔巡演结束,乘船赴新加坡,正好赶上“民歌40”。



办了多年的民歌系列演唱会,在台湾掀起热潮,从民歌20、30到今年的40,这一群人努力地把歌唱下去,在利益纠缠的大环境中,把当年最初的梦想延续,歌手的齐心就已成功了一半。

歌坛低迷,愿意挺身而出为民歌做事,让民歌传唱下去的众歌手,都让人肃然起敬。这也让我想起两年前重新启动的本地创作联盟“激荡工作坊”,重新注册,开展工作,主办25+1演唱会并获得热烈回响,在国内三地举办演出,重新刺激创作风气;这和“民歌系列”的宗旨殊途同归,可惜一些当年受益于“激荡工作坊”,如今坐上创作人位置,对这个组织不置可否的人士,请细嚼开路者苦心,别否定本地创作在大中华歌坛立下基石的事实。

说回“民歌40”,许多歌手的参与让人兴奋,像吴楚楚、木吉他合唱团、李建复、包美圣及施孝荣,是民歌辉煌时代不可或缺的代表,他们今天回到舞台,相信不是为了走江湖讨饭吃,反而传承的意味更浓厚。

回来后,在面子书看到施孝荣自新加坡演出后的感触,他对弹唱人奋勇在台湾以外办了这么一场演出,由衷地感激,并省思台湾本身做得还不够,异国人对民歌的坚持、推广,一直以来没有摇摆,没有改变,这令他深深感触并问我们民歌的发源地在做什么,如果当年我们也有弹唱人的傻劲和坚持,今天的民歌又会是什么景况?

他在飞回台湾的飞机上,得到的结论是:“我们有太多的盘算、太多计划、太多的聪明,这些都让我们迷失在自己的迷思中。”

“终于我参加了‘民歌40’——在新加坡。我不是去参加,我是去学习?”

所以,创作的动力不在于盘算,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谨以此文和否定激荡工作坊的创作人共勉!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