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芳進:尋找溫度── 聰明一時、盤算非結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尤芳進:尋找溫度── 聰明一時、盤算非結局!

那是一個溫度滿滿的夜晚。17年前脫離採訪工作崗位后,看演唱會這件事,有點意興闌珊;也許是年紀的關係,對人多喧嘩的場合有抗拒,有時還會覺得格格不入,或者是心態問題吧!



兩個月前去了一趟新加坡,意外發現“民歌40”海外唯一一場,八月移師新加坡,心想若在吉隆坡演出就更好了。

之后把這場演出日期記在心上,若能適逢其會是最好;若錯過,就留一個遺憾好了,畢竟人生無法事事盡如人意!

沒想到隨萊索托孩子到印尼丹絨檳榔巡演結束,乘船赴新加坡,正好趕上“民歌40”。



辦了多年的民歌系列演唱會,在台灣掀起熱潮,從民歌20、30到今年的40,這一群人努力地把歌唱下去,在利益糾纏的大環境中,把當年最初的夢想延續,歌手的齊心就已成功了一半。

歌壇低迷,願意挺身而出為民歌做事,讓民歌傳唱下去的眾歌手,都讓人肅然起敬。這也讓我想起兩年前重新啟動的本地創作聯盟“激盪工作坊”,重新註冊,開展工作,主辦25+1演唱會並獲得熱烈迴響,在國內三地舉辦演出,重新刺激創作風氣;這和“民歌系列”的宗旨殊途同歸,可惜一些當年受益于“激盪工作坊”,如今坐上創作人位置,對這個組織不置可否的人士,請細嚼開路者苦心,別否定本地創作在大中華歌壇立下基石的事實。

說回“民歌40”,許多歌手的參與讓人興奮,像吳楚楚、木吉他合唱團、李建復、包美聖及施孝榮,是民歌輝煌時代不可或缺的代表,他們今天回到舞台,相信不是為了走江湖討飯吃,反而傳承的意味更濃厚。

回來后,在面子書看到施孝榮自新加坡演出后的感觸,他對彈唱人奮勇在台灣以外辦了這麼一場演出,由衷地感激,並省思台灣本身做得還不夠,異國人對民歌的堅持、推廣,一直以來沒有搖擺,沒有改變,這令他深深感觸並問我們民歌的發源地在做什麼,如果當年我們也有彈唱人的傻勁和堅持,今天的民歌又會是什麼景況?

他在飛回台灣的飛機上,得到的結論是:“我們有太多的盤算、太多計劃、太多的聰明,這些都讓我們迷失在自己的迷思中。”

“終于我參加了‘民歌40’——在新加坡。我不是去參加,我是去學習?”

所以,創作的動力不在于盤算,不在于你有多聰明,謹以此文和否定激盪工作坊的創作人共勉!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