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卿:許手作藝人活下去的土壤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蔡愛卿:許手作藝人活下去的土壤

因為工作的原故,我常常有機會認識一些手作藝人。他們喜歡親手制作一些東西,例如各種包包、首飾、手印T恤、剪紙、明信片、小擺設等等。如果這些東西擺出來售賣,就是投進現實接受殘酷的考驗。因為可能不會有很多人欣賞他們的心血。



最近認識的一個手作包包藝人告訴我,擺攤賣手作包包通常反應不好,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後來他就很少再接受擺攤的邀請,寧可在網上接訂單,有訂單才做。他絕對不會先做好一堆然後慢慢賣,因為手作藝人是經不起庫存壓力的。

另外一位自制香水的手作藝人說,做檳城人的生意很難,因為檳城人很喜歡要求減價。他在吉隆坡擺攤,遇到同樣來自檳城的顧客,對方會以大家都來自檳城為由,要他給予折扣。他感嘆,檳城人對吃很大方,再貴都捨得花錢去吃。但是在買手作藝人的作品時,他們喜歡佔多一點便宜。

下班後才經營夢想



在馬來西亞靠手作賺錢的下場通常是餓死,因此手作藝人們大多有一份正職,下班後才經營自己的夢想。他們都是有夢的一群人,默默做著未必受到肯定的事。

手作的東西都會賣得比較貴,因為每一件都是人手制作出來,數量少,與市面上大量生產的東西不同。也許因為不是名牌,許多人會認為以這樣的價錢來購買一個名不經傳的年輕人做的東西,不大值得。

當然,對手作藝人來說,面對各種各樣的顧客,也是考驗自己作品的時候。也許是東西不夠好,無法得到人們青睞;也可能做出來的東西太冷門,在本地根本找不到知音。若想活下去,可以調整自己,或者離開這裡,尋找更合適的土壤。那些堅持的人,一定會找到出路。在這物競天擇的過程中,的確有人存活下來了。

在人們習慣購買成品的商業社會裡,依然有人堅持手作,代表我們的社會還是有希望的。希望人們可以給這些有溫度的手作產品更多溫暖的態度,在能力範圍內許它一把可以活下去的土壤。

在馬來西亞靠手作賺錢的下場通常是餓死,因此手作藝人們大多有一份正職,下班後才經營自己的夢想。他們都是有夢的一群人,默默做著未必受到肯定的事。

蔡愛卿(北馬專題主任)-緊張大師一個,生平熱愛中文和自家炒的花生米。不相信一萬年,在朝夕間的潮起潮落發現人生精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