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鏡.留意警訊及早診治 哀莫大于心衰竭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西洋鏡.留意警訊及早診治 哀莫大于心衰竭

報導:陳筱柔
圖:李玉珍



“我的體力越來越差了。”

“呼吸很短促,而且比以前容易喘。”

“經常感覺頭暈目眩。”



“小腿、腹部或足部看起來腫腫的……”

這些我們往往視為尋常或“正常”老化跡象的情況,其實,很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警訊,甚至在不知不覺間吞噬患者的生命!

與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相比,人們對於心臟衰竭的認知及了解程度相對更低。有人把它視為正常老化現象,有人把它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混為一談,甚至也有人完全忽視了它的嚴重性,才讓這個心臟的“沉默殺手”往往輕易地殺人于無形。

根據流行病學估計,心臟衰竭是65歲以上人口最常見的住院原因,每5人中就可能有一人面臨心臟衰竭風險,而且在診斷出心臟衰竭的人群中,其中有半數會在5年內死亡。

心臟衰竭的死亡病例,比晚期癌症(例如:乳癌、結直腸癌)高出2~3倍!

賈斯汀:心衰竭有4大警訊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了解什麼是心臟衰竭,即使出現心臟衰竭症狀,也誤以為是身體老化虛弱而延誤就醫,或根本不予理會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心臟功能診所部總監兼副教授賈斯汀醫生(Justin Ezekowitz)提醒民眾,應正視各種心臟衰竭症狀,一旦家中長者或親朋戚友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就要儘快會診醫生找出問題根源予以治療,避免心臟衰竭問題進一步惡化。

1.疲勞倦怠

心臟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滿足身體的需要,進而導致患者出現不尋常的疲勞倦怠或虛弱無力情況。

2.體液滯留

當心臟衰竭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供應給腎臟,就會導致腎臟功能不全而無法進行正常代謝功能,進而導致體液(例如:水、鹽分等)堆積在身體。

3.身體腫脹

由於大量體液滯留,這些體液會從毛細血管滲出積聚足部、腳踝、腹部、下背部等身體部位,進而導致這些部位出現腫脹現象,甚至造成體重增加。

4.呼吸短促、困難

身體活動時,就會感覺呼吸短促或困難,有時甚至連躺在床上或休息,也會感覺呼吸困難,這將會導致肺積水及周邊水腫問題,讓呼吸變得更加艱難。

風險因素有哪些?

因心肌受損而導致心臟衰竭問題,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病發作或其他疾病造成,也可能是因下列各種健康問題而漸進性受損:

*糖尿病
*高血壓
*冠狀動脈疾病
*高血脂
*過量攝取酒精
*濫用藥物

無論如何,大部分的心臟衰竭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

賈斯汀醫生強調,早期診斷與治療,可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症狀及延長預期壽命。現有的治療/改善方法包括服用藥物、均衡飲食、每日運動,必要時也可使用心律調節器或其他輔助設備,來幫助維持心臟功能,心臟移植手術則是最後的有效治療選項。

教你認識心臟操作

心臟是由肌肉構成,其功能其實就像一部“抽/送水泵”,負責將血液輸送至全身。

右側心臟輸送血液至肺部,血液在肺部得到氧氣後回流至左側心臟;左側心臟將含氧的血液輸送至腦部、四肢及全身其它器官。

當身體消耗血液中的氧氣后,缺氧的血液會回流到右側心臟,再重複以上的過程。

顧名思義,心臟衰竭是指因各種原因使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以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和氧氣供給身體,以維持身體其他器官的運作,進而產生的各種症狀,但並不等于心臟完全失去功能或心臟停止。

美國心臟病學會將心臟衰竭定義為,由任何源自結構性或功能性心臟疾病的綜合臨床症狀,會使心室充血、心室收縮、將血液送離心臟等功能受損。

心臟衰竭症狀

如果你有這幾種症狀,請別忽略心臟衰竭的可能性!

.需要墊幾個枕頭才能睡覺(平躺會感覺呼吸困難或不順暢)。

.簡單的日常活動(例如:爬樓梯、走路),也讓你感覺異常疲勞倦怠。

.體重突然增加。

.腳踝或足部腫脹。

其他常見心臟疾病

1‧冠狀動脈心臟病

當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有部分或完全阻塞時,即統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

主要發生原因是,動脈粥狀硬化致使血管壁增厚,血流減少,供給心肌的氧氣和養分減少,進而引起心臟不適現象。

2‧心律不整

正常心臟每分鐘跳動約60~100次,心跳會因運動而加快,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任何心跳不規則、頻率過快或過慢,都屬於“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可以無症狀,或伴隨心悸、胸悶、胸痛、呼吸急促、頭暈及倦怠等症狀。

3‧其他

其他常見心臟相關疾病包括:高血壓性心臟病(長期高血壓導致心臟血管發生病變)、風濕性心臟病(感染風濕熱,溶血性鏈球菌侵犯心臟造成病變)、先天性心臟病(與遺傳、母親懷孕初期所罹患的疾病,或服用的藥物及大量的輻射等有關的先天性心臟結構畸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靜脈出現血塊,它可脫落並移動至心臟和肺部)等。

護心五招,從此不傷”心”!

1‧健康飲食

每日至少吃5種以上水果和蔬菜,減少攝入高鹽、高糖成分的加工食品,同時多吃對心臟健康有益的食物,例如:深海魚類。

2‧讓自己“動”起來

別再當躺在沙發或呆坐不動了!經常讓身體活動及保持活躍狀態(即使是每日短短30分鐘),有助於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同時也能幫助保持健康體重,避免各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找上門。

3‧向煙酒說“不”!

吸煙和酗酒是各種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除了維持拒絕煙酒的良好個人習慣,也應共同打造無煙害環境,勸告他人戒煙並拒絕吸入二手煙。

4‧掌握身體健康指數

定期接受檢查及居家管理同樣重要,確保定期測量血壓、膽固醇、血糖水平,腰圍與臀圍比值、BMI等健康指數,掌握各種疾病風險並制定具體行動來改善心臟健康。

5‧適時減壓

雖然尚未證實壓力是心臟病和中風的直接風險因素,但與壓力相關的吸煙、酗酒和不健康飲食等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嘗試透過運動、冥想等方法緩解壓力,讓身心處於平和狀態也有助于促進心臟健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