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羽把脉(四) 亚青世青留足“绩” 冠军去哪儿?
报导:涂素燕
摄影:练国伟
这些青年冠军升上“成年队”后,并未继续发光发热,交出让人惊喜的表现。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关心羽坛的人都知道,我国羽坛出过不少世青冠军,尤其是男双。
男单方面,许多球员也曾扬名亚青赛。
前男单国手黄综翰说,跟李宗伟同辈的关博文(原名关明鸿),较后的阿里夫阿里夫(Mohamad Arif Abdul Latif),现在的苏德智、宋浚洋等,在亚青赛都曾有一定成绩。
聘有经验教练
其中年轻球员苏德智、宋浚洋、自由人祖法利(Zulfadli Zulkifli)等,都被视为李宗伟接班人。
“一位球员在青年赛阶段是亚洲冠军、亚军人物,基本上在全世界也算数一数二了。”
他问,可是为什么这些球员,过了18岁关口,在19岁到21岁这几年关键时刻,表现无法更上一层楼?
不只黄综翰关注这个课题,许多行内人也在观察这个问题,他们不约而同问到,这些青年冠军到底去了哪里?
国家体育学院体育副总执行长杨位健表示:“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寻找的答案,背后肯定有很多因素。”
前国家队羽球总教练叶锦福认同,我国青年球员,升上“成年队”后,表现无突破,问题不只是单一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无论如何,国家队必须更全面发展,比如聘请有经验的教练,帮助球员更快成长。”
他说,这个教练必须已经证实他的培训方法可行,比如栽培过许多世界冠军。
“目前我们已经面对一个危机,需要及早化解。”
一些行内人在接受访问时,也提到国家队的训练机制出了一些问题,但他们基于身分敏感,都不愿意深入谈论这个课题。
没表现球员也有责任
许多行内人受访时都表示,球员没有表现,羽总需要负相当的责任,不过黄综翰认为,这不只是国家队的问题,球员本身也有责任。
黄综翰目前也是一位羽球教练,他表示:“你不能只期望教练或羽总帮你,你需要加强各个环节。”
他相信,我国许多年轻球员,技术和体能肯定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他们需要的是思维的提升。
“球员不能够觉得自己从羽球学院出来,就已经毕业了,他们需要精益求精提升自己,不管技术还是体能方面。”
以他身为一位球员的经验,他认为,一个青年球员在升上“成年队”以后,必须在3年里,把水平提升到资深球员阶段。
“如果这个阶段不能打出成绩,还停留在世青赛冠军或四强水平,就会很快成为‘三文治一族’”。
所谓的“三文治一族”,是指球员前面有比自己经验丰富的资深球员,后面新的世青冠军又追了上来,而球员本身被夹在这之间。
竞赛的世界里没有人情可言。
“你的对手,赢你的永远都想把跟你的差距拉得更大,输给你的只想拉近跟你的差距,一个球员不可能有时间停留下来,享受过去的光辉。”
太年轻摘世冠易迷失
一位全职运动员的生涯,除了练习、比赛,还是练习跟比赛,对一些人来说非常枯燥单调。
杨位健说:“因为生活里只有羽球,没有其他活动,可能影响球员个人的人生进展。”
尤其是当大家都期望他们在18岁、20岁就要成为世界冠军,他们可能会迷失自己。
他说,也许过去许多天才球员,很早就登上世界冠宝座,缔造羽坛许多传奇,所以大家开始对后来的球员有所期许,认为他们一定要“一战成名”。
“其实大部分运动员,一般要到二十四五岁,等他们各方面都较成熟时,才能有隐定的表现。”
他指谌龙从年轻时表现就很好,但是他无法横扫所有大赛,也是近年才有比较隐定的表现。
我们也许需要给球员一些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
需克服心理素质
每当国家羽球队表现不好,或者一哥李宗伟遇上林丹,输多赢少时,大家除了批评他们的球技,也总会说球员心理素质不好。
杨位建说,球员面对大赛时,心情难免亢奋,他相信林丹、谌龙也一样,问题在于他们如何克服这点。
团队支持力量大
尤其是缺乏大赛经验的球员,在大型比赛时怯场是正常的事,很难一口咬定他们就是心理素质太弱。
“除了心理师的辅导和协助,球员还需要累积更多大赛的实战经验,才能突破自己。”
他说,在心理学方面,有一些技巧可以克服球员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球员和教练本身必须相信这些方法。
“当他们接受和懂得应用这些技巧时,应该能够更好的掌控比赛。”
侯碧娥是国家羽球队唯一一位心理咨商师,她需要负责国家队所有男女球员的团队建立、解决球员的心理困扰等。
“因为人手不足,所以我都是进行一些团队的心理训练。羽球虽然是单项运动赛事,但是团队的支持,可以给球员很大力量。”
初入羽队需自找赞助
我国国家队羽球选手的待遇,可能无法媲美企业界或其他行业。
球员进入武吉加里尔体育学院或国家羽球队之前,练习和参赛费用,一般需要靠自己承担或寻找赞助商。
尽管如此,黄综翰说,羽球员在我国享有的待遇,比起其它运动项目选手,依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笑说:“其他运动员看到羽球员的待遇可能会哭,有些运动员会问,我们还要活吗?”
那些武术、跳水运动员,长年刻苦训练,等待的就是那两三个比赛机会。
“但是稍微可造的羽球员,羽总一年都会派选他们打六七场比赛。”
他说,羽总需要给机会球员,球员本身也必须以表现证明,羽总这个机会是给得值得的。
“我国球员只要够优秀,一年要打20场比赛也没有问题。问题是球员自己行吗?”
赏罚分明激发球队
羽球国手的待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黄综翰认为,为了激发球员和教练,羽总应该根据绩效评比,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教练跟球员都是员工,你要靠激励留住一个好员工,还是挤压他们?”
他说,在一个公司里,员工如果不断受到挤压,除非没有选择,他们才会忍气吞声。
“如果有人提供更好条件,外面有更好的机会,员工肯定会走。”
他说,羽总应该把赏罚条规列明,双方在有共识的情况之下合作。
如果羽总能够更好分配资源,也许可以留住更多好教练好球员为他们服务。
“明星化”球员压力大
今天的羽坛,球员已经“明星化”,一些著名的球员,根本就已是明星,他们场内场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网络时代,球员面对的舆论压力,除了来自媒体评论,也来自网民的议论纷纷。
网民言论,往往不只赞跟弹而已,可能还包括辱骂、嘲讽、人身攻击等。
侯碧娥表示,一些球员确实会因为网民的一些批评影响心情。
球员是人,总会有面对家庭困难、个人情绪问题的时候。
她说,有时候一些球员在比赛期间因为面对一些私人问题,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
她希望公众人士,可以给予我国球员更多鼓励和正面的支持。
日本双打非专业选手
日本从来不是羽球强国,继去年捧走汤杯,今年杀进苏迪曼杯决赛,人人都说日本羽球真的崛起了,不敢小觑日本羽球队。
日本双打组合早川贤一和远藤大由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曾经说到“我们不是专业选手”,让中国媒体很惊讶。
日本羽球选手都是来自企业俱乐部,早川贤一和远藤大由是队友也是同事,两人是东京一家电器公司的白领。
他们平时跟一般上班族一样,6点多起床乘搭地铁上班,上午时段工作,下午才练球,只有比赛时才全天训练。
黄综翰说,一些训练资源少的国家,反而能够从困境走出来,证明他们都有很强的韧性。
“这些国家的球员资源不足,每年参赛机会不多,有些还需自己找赞助,参赛的机会可能是求回来的。”
对他们来说,输了这场球赛,可能就没有下一场,比起那些国家队有预算,一年可以参加很多比赛的球员,他们更珍惜每次出赛的机会。
“我的意思不是说必须限制球员参赛或削减经费,羽总应该给球员基本福利,但是球员不应该视这一切为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