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羽把脈(完) 未來的球怎麼打? 職業化 新出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為國羽把脈(完) 未來的球怎麼打? 職業化 新出路

報導 : 涂素燕
攝影 : 練國偉、依哲



馬來西亞羽球隊向來是“公家”培訓,去年年尾,我國首次舉辦羽球聯賽。

行內人都期待,在國家隊和俱樂部協作之下,可以提升我國羽球整體水平,讓我國羽壇百花齊放。

過去,我國羽球員要參加國際比賽,惟一管道就是進入國家羽球隊。



要進入國家羽球隊,得先從校隊代表、縣代表、州代表一階一階往上爬,最后才能成為國家代表。

國家隊席位僧多粥少,一位球員經歷數年到十多年的訓練生涯,如果擠不進國家隊,可能就沒有機會在球場表現自己。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著名西迪羽球世家的米士本、拉昔兄弟所成立的努莎瑪蘇麗(Nusa Mahsuri)俱樂部,開啟我國羽球俱樂部時代。

未見真正成功例子

前男單國手黃綜翰表示,那是我國羽球俱樂部的初步概念,當時還沒有培訓年輕球員的機制,也沒有羽球聯賽。

參與俱樂部的球員都是從國家隊出來的精英球員。

這些年來,雖然有許多球員以自由人身分出征國際大賽,不過表現乏善可陳。

羽球教練黃天鴻提出疑問:“有多少位自由球員,離開羽總還能長期有穩定表現,他們可以打多久?”

他認為,紀律對一位球員很重要,自由球員如果不夠自律,首先訓練質量就會降低。

我國羽球“職業化”或“商業化”,目前還未見真正成功例子。

去年年尾,我國首次舉辦大馬羽球聯賽“紫色聯賽”和“紫色新秀聯賽”(參賽球員年齡限定在13歲到18歲)。

順應潮流開放發展

他表示,我國開始辦羽球聯賽,尤其是新秀聯賽,可以提供平台給新秀球員,可以栽培更多年輕球員,塑造明日之星。

他說,印尼比我們更早舉辦羽球聯賽,現在也靠俱樂部培育球員,我國也不能一成不變,應該順應這種潮流,開放發展羽球。

黃綜翰認為:“目前我國的羽球發展更多元,但不一定更精專。”

俱樂部的水平參差不齊,不是所有俱樂部都有完善體制培訓球員。

“不過總的來說,現在的發展趨勢,優點多于缺點。畢竟越多人接觸羽球,選材範圍會更廣,有更高機會選出優秀球員。

排名定參賽資格 公平競爭

羽球在我國開始以俱樂部模式發展,許多俱樂部開始建立系統訓練體制,有自己的合約球員,也從外國引進外援球員。

球員現在有更多平台和出路,國家隊會不會因而受到衝擊?

黃綜翰說,目前國際羽聯系統,是以排名制決定球員參賽資格,所以不管球員來自國家隊、俱樂部,還是自由球員,都沒多大問題。

只要球員表現好,而個人或俱樂部又有經費,就可通過州羽總報名參賽。

“打到一定水平,有了排名,就可參加更大型的比賽。”

他指一些自由球員面對的通常是經費問題,如果沒贊助商或俱樂部支持,可能無法參賽。

不過一些團隊比賽,像湯盃、東運會,還是必須由國家隊徵召和選派代表。

還有一些州級比賽,可能也面對選派州隊球員,還是俱樂部或自由球員問題。

他說,州隊球員本來應該是是州代表的優先選擇。

“但是現在一些球員(自由球員),水平跟州手相差不遠。”

這些俱樂部或私人訓練的優秀球員,並不是州羽統栽培的,那他們會不會選派這些球員出賽?

“這也許會讓州羽總會面對尷尬局面。”

不看背景 應以成績選秀

黃綜翰認為,對羽總來說,他們的宗旨應該是培育好的下一代球員。

所以選派代表時,應該看球員表現,只要是好球員,不管來自哪里,都應該給他們機會參賽。”

畢竟俱樂部要是能夠栽培更多好球員,意味著我國羽壇百花齊放,何嘗不是好事?

葉錦福則表示,國家隊需要做好準備,迎接俱樂部時代的來臨,包括一些團體賽選拔球員的制度。

“我在國家隊任職期間,就有例明選拔標準,比如根據球員近兩個月的成績選拔,我們不根據世界排名,還有球員必須參與培訓等。”

他說,俱樂部當然也要遵守國家隊的規定,比如讓球員參加集訓,遵從集訓營的紀律等。

自由球員 訓練靠自己

陳斌生和拍檔顏德財,當年因為贊助商找上他們,而脫離國家隊當自由球員。

“當時李萬華和鍾騰福先離開國家隊當自由球員,而我已經25歲了,想要出外另尋發展空間,就離開羽總。”

當自由球員雖然有更多自主權,但是,他回想當時的情況,覺得“太過自由”未必是好事。

那時候,他們沒有教練,平時連陪練都很難找到,比賽時也沒有隨行教練。

“我們只是參賽之前,請一位相熟教練幫我們集訓。”

他們在國家隊呆過多年,就算沒有教練,也懂得基本的訓練方式,可以靠自己練習,不過,他覺得無論如何還是會影響訓練質量。

“所以如果是年輕球員,最好是進國家隊,有教練長期陪伴訓練。”

他表示,教練對一位球員影響重大,尤其是球員十八十九歲時,能不能更好的發揮,有時取決于教練的訓練方針。

栽培幼苗 扛起俱樂部

葉錦福曾經在國家隊擔任總教練,並在武吉加里爾體育學校培育過少年球員,目前他已把心思放在俱樂部,專注俱樂部事務和栽培球員。

他表示,一個俱樂部要走得遠,一定要從幼苗開始,栽培自己的當家球員。

“尋找羽球幼苗,一定要跟學校配合,鼓勵更多學生從小接觸羽球。”

巴生89Arena俱樂部目前跟巴生三間小學培英華小、中華女校及濱華二校攜手合作,發掘有潛質的球員。

“我們的俱樂部代表巴生,所以先從巴生做起,未來可能會從外州引進一些好球員。”

他們計劃在5年到10里,提高巴生地區小學生和年輕族群的打羽球風氣。

“1000人打羽球跟1萬人打羽球,對選材的機會,有很大差別。”

俱樂部有自己的教練團隊和訓練體系,目前栽培的全職球員有10位,從學校挑選出的幼苗有百多位,其他百多位是會員球員。

俱樂部全職訓練球員的生活作息跟羽學院球員一樣,除了上課時間,一週練習5天到6天,星期天則一般參加比賽。

“他們可能來自各地,年齡十多歲,技術、水平都已經不錯,我們會用5年到10時間栽培他們。”

他說,俱樂部希望栽培更多球員,但因為經費問題,無法免費訓練所有球員。

“除非是俱樂部挑選出來並重點栽培的球員,一般球員需要自付學費。”

國家隊 依然是最好平台

儘管俱樂部興起,許多受訪者認為,目前對有志成為全職球員的年輕人來說,國家隊依然是最好的平台。

畢竟比起剛成立的俱樂部及一些私人訓練機構,國家隊的培訓體制較為完善。

葉錦福相信,現在如果有一位球員,被國家隊和俱樂部同時相中,球員還是會選擇進國家隊。

前雙打國手陳斌生也認為,要成為全職球員,最好是加入國家隊。

他當過幾年自由球員,當時不管日常練球的時間、比賽的手續、經費的預算、一切行政工作等,都要自己包辦。

在國家隊的時候,這一切事務都有專人解決,球員只要專注練球和參賽。

聯賽剛起步 贊助商觀望

葉錦福表示,我國的聯賽和俱樂部機制才起步,贊助商的反應還不是這么熱烈。

因為資金有限,許多俱樂部目前並沒有能力聘請著名的外援。

以他本身的俱樂部來說,他們盡量聘用一些年輕、有潛質的外援,提供培訓,希望他們可以在兩三年提高水平,交出好成績。

“本地球員,也有機會跟這些外援一起練球交流。”

他相信許多贊助商目前還在觀察俱樂部的發展,如果看到前景,就會有更多商家投入參與。

“一個俱樂部的發展,至少要5年到10年時間,才可以看到成敗。這是一個長期的規劃,投資者必須有遠見。”

他認為政府,尤其是青年及體育部、國家體育理事會等應該支持俱樂部的成立。

“很多小孩潛能可能還沒有發揮出來,俱樂部可以協助發掘和栽培這些小孩,政府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俱樂部。”

俱樂部 發展空間大

曾經為大馬贏得首面奧運銀牌的雙打好手葉錦福,目前是巴生89 Arena俱樂部負責人。

他看好羽球俱樂部興起,未來可以像日本、印尼的羽球俱樂部那樣,對國家羽球發展有所貢獻,及提供球員更多機會。

“目前一些俱樂部,已經擁有齊全設備,系統的訓練規劃,栽培本身的球員了。”

他說,除了俱樂部,現在的自由球員,跟三五年前相比起來,也更容易找到贊助商。

“現在的球員,基本上中選為州手后,就有贊助商贊助他們運動用品。”

他說比起日本、中國,我們的俱樂部和自由球員,資金雖然沒有那么雄厚,但是發展空間確實比以前大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