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生僅佔約10% 友族撐起敦化華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華裔生僅佔約10% 友族撐起敦化華小

獨家報導:劉淑美
獨家攝影:依哲
(士毛月8日訊)“我們是友族,但我們都是華小生。”



坐落在雪州峇玲瓏(Beranang)的敦化華小原本漸失學生來源,在近年接收許多非華裔學生,讓其得以繼續維持。

目前該校共有160名學生(包括幼兒班),其中109名是巫裔(68.13%)、31名印裔(19.37%)、16名華裔(10%),及另8名(5%)是其他種族的學生,非華裔生佔約90%。

由于該校由三大民族學生所組成,學生們得以從小與不同種族的學生相處和學習各自語言。



《中國報》到訪期間,正是下課時間,學校各角落盡是各族學生組成的小群組,讓人誤以為進了國小,大家也習慣看到華裔學生就講華語,看到巫裔學生則參插馬來文和華文,大家交流融洽和諧。

非華裔生擁華文名

看到有外人到訪學校,原本好動活潑的學生也顯得害羞,但學生們都禮貌地點頭,並一個接一個嚷著“早安”、“你好”,向記者打招呼。

進入其中一個班級時,還未掌握好華文的巫裔和印裔學生,在記錄筆記時確比華裔生辛苦,但他們臉上依然掛著燦爛笑容和努力的目光,一橫一直地努力記起老師要求記錄在簿子的生字。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非華裔學生都擁有華文名,當《中國報》攝影要求他們書寫本身華文名字是也不成問題,整齊有形的漢字馬上出現在眼前。

董事部早年補貼車資招生
非華裔生近年增加

擔任峇玲瓏敦化華小董事長約20年的黃時民坦言,該華小儘管曾面對搬遷,但都不曾離開峇玲瓏,至今至少有百年歷史,非華裔生是近年才逐漸增加。

憶起董事部早前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報讀該校,還自掏腰包聘巴士載送學生上下課,並協助補貼部分車資,因當時全校學生人數少得可憐,董事部唯有絞盡腦汁協助招生。

黃時民笑言,60年代,該校學生非常多,惟當地四周都是馬來人保留地難以發展,村民紛紛往外遷移和工作,華裔居民逐年減少。

“一些家長認為我校建設不完善,將孩子送往士毛月華小,其實本校學習環境非常舒服,簡直可被譽為‘天堂學校’。”

他笑言,巫裔學生就讀華小是要學習華語,華裔生與友族同學相處過程中也可學習國語。

華裔外遷學生減

峇玲瓏敦化華小位于雪州邊境,距離吉隆坡逾50公里,但與森美蘭僅1公里之隔。

早年,當地因鄉土派別觀念而創辦2間相鄰,且各自為政、以福建方言授課的私塾學校,后來才合併及命名為“敦化學校”,在60年代左右遷入現址。

隨著當地華裔人口逐漸往外遷移,加上距離不到10公里就是士毛月新民華小和士毛月新村華小,華裔家長都將孩子送入兩校就讀,敦化華小學生來源減少,僅靠非華裔學生支撐。

敦化華小每年級只有1班,1年級共有30名學生,只有1名華裔生、2年級則有21名非華裔生和1名華裔生、3年級有20名非華裔和5名華裔生、4年級有13名非華裔和2名華裔生、5年級有20名非華裔和2名華裔生,及6年級有17名非華裔和4名華裔生。

該校明年將迎來26名新生,但只有2名華裔生。

學生國文比華文強

敦化小學雖是華小,但學生國文水平向來比華文水平高。

掌校2年的校長曹聆英指出,友族家長認同華小辦學方針,都樂意將孩子送往該校就讀。

她說,該校備有幼兒班,但每年只能收取25名學生。

她指出,非華裔生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不能從旁協助,只有少數學生直接將孩子送往補習中心。

“學生成績不錯,除了華語作文及格率達53%,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及格率達80至90%,數學更100%及格。”

峇玲瓏敦化華小佔地逾3畝,空間非常寬闊,擁有大草場讓學生活動。

同時,為了配合非華裔學生的飲食習慣,該校食堂主要由巫裔經營。

孩子學華語家長自豪

“孩子能學華語,友族家長們都非常自豪!”

令人鼓舞的是,敦化華小近年儘管面對學生來源短缺,卻有許多友族家長將孩子送入該校就讀,得以讓這所華小繼續“屹立不倒”,報讀的非華裔生也有增無減。

據了解,敦化華小隔壁是間國小,毗鄰也有許多宗教學校,但友族家長覺得華小老師教學有耐心兼細心,也認同華小辦學理念,且認為孩子多學一種語言在未來可帶來一定的優勢,因此都堅持讓孩子入讀華小。

華小老師嚴而不厲,面對不諳華語的學生都會耐心指導。

蘇吉拉(35歲)的8歲女兒莎莎目前在敦化華小就讀二年級,5歲女兒也已報名該校,以實際行動支持華文教育。

她坦言,學習華語時是件非常棒的事情,因此對于女兒能掌握華語而感到高興和自豪。

主動要求讀華小

“我們都是自己要求入讀華小,多學一種語言和認識更多朋友!”

其中3名友族學生,就是即將畢業的愛瑩和哈利及8歲的莎莎,坦言是自己主動向父母要求進入華小讀書,只因自己喜愛華文。

值得一提的是,3名學生全程用流利華語,與《中國報》記者溝通,一些學生因在華人社區長大,說話口音也帶有“廣東腔”,尾音中都會有“啊”、“啦”的字眼出現。

他們受訪問時指出,學華語可親身了解華裔生活,雖然學習過程非常辛苦,尤其是華語咬字需很標準。

他們指出,在家也會閱讀華文書刊或參考書和中文電視節目,家人也支持他們。

對于即將畢業的愛瑩和哈利而言,儘管升上中學后未必能接觸華語,但他們會主動和華裔生交朋友,絕不會讓學了6年的華語白白浪費,也會主動和鄰居以華語溝通。

老師額外輔導助掌握華語

峇玲瓏敦化華小的非華裔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華語和書寫整齊有形的漢字,背后功勞必是默默授課的老師們。

該校老師們都與學生相處融洽,學生們也以優良的學術和課外活動表現,報答老師恩情和栽培。

剛從其他學校轉來敦化華小執教的劉月英指出,她會召集成績不錯的學生協助成績稍差的學生,學生們也會主動幫忙。

她指出,可能年紀尚輕,各族學生的適應力很強,每逢看到友族生,都會以對方語言交流。

“一些友族父母因華語非母語,難以從旁協助孩子完成課業,而向老師求助。”

該校副校長曾觀鳳指出,非華裔生的華語基礎不如華裔生穩紮,但老師們會在課余為他們進行額外輔導。

她指出,每個學生的天分各異,可否在短期內掌握好華語也得看學生本身的“心”、努力、毅力和天賦。

她說,該校多年來都不曾面對紀律問題,大家都相處愉快。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