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3得主 研DNA修復助抗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諾貝爾化學獎3得主 研DNA修復助抗癌

(瑞典‧斯德哥爾摩8日綜合電)脫氧核糖核酸(DNA)掌握生命密碼,不過DNA受內外種種因素影響,隨時會出錯受損。瑞典、美國和土耳其三位科學家,各自在化學分子層面發現不同DNA修復機制,為抗癌提供新武器。



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審團周三宣佈,今年化學獎由瑞典的林達爾、美國的莫德里治和擁美國和土耳其雙重國籍的桑賈爾奪得。

評審團讚揚三人的研究,“對了解細胞如何運作,以及對了解多種遺傳病的分子成因、癌症發展和老化過程背后機制,都帶來重大貢獻。”這也是DNA研究第7次奪諾貝爾獎。

在英國的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宣佈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后,科學界有十多二十年都認為DNA很穩定。1960年代尾初出茅廬的林達爾卻抱有懷疑,他在博士后研究在實驗將核糖核酸(RNA)加熱時,發現RNA分子急速衰變,由此想到DNA也會危機四伏。



林達爾之后從細菌DNA中,發現掌握遺傳密碼的A、T、C、G四大鹼基中,C鹼基容易失去一個氨基酸群,產生亂碼,但有一種可發現這種錯誤和切除出錯部份,1974年發表結果,打開DNA修復機制研究的大門。

可剪走DNA錯誤部分

桑賈爾在1983年發表的研究,指紫外線輻射雖會令DNA受損出錯,但有三種可發現這種錯誤,一口氣剪走DNA串中出錯部份連同周邊12個核酸(DNA組成單位),再由其他作出修補。

DN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複製編碼時,亦隨時出錯。莫德里治1989年宣佈發現錯誤配對修復機制,關鍵是原版被複製的DNA串有甲基群附在其上,令有關的可分辨何者為“正版”編碼,發現有出入時將錯誤部份認出和切除修復。在1000種同類錯誤中,錯誤配對修復機制除了一種,其他都可以修復。

評審團指出,這些研究不但增加人類對人體運作的認識,有助研發關閉癌細胞修復基因,從而殺死癌細胞的藥物。

為愛情留英掌研究重鎮

★林達爾

化學諾獎得主77歲的林達爾的親友都在瑞典,但他1981年毅然移居英國,原來是為了同為科學家的女友格里菲斯。

結果證明“追著女孩子跑”的決定非常明智:林達爾加入癌症研究基金會,領導霍爾實驗室成為DNA修復研究的重鎮,而他跟格里菲斯亦相伴至今。

受父親啟蒙改變一生

★莫德里治

第二位得主69歲的莫德里治是基因研究權威,顯赫成就可能是源自接近大自然的童年及父親的啟蒙。他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小鎮長大,一直鼓勵他保持好奇心的生物科教師父親,更在他讀中學時建議他了解一下當時還是科學界新發現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土耳其國腳踏上科研路

★桑賈爾

第三位得主桑賈爾憑著在DNA修復機制的研究成果,成為首位奪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土耳其人。

生于土耳其馬爾丁省小鎮的桑賈爾,學業尤佳,更是足球健將,高中時獲邀參加U18國足隊選拔,但自知身高不足難成出色守門員,全心踏上科研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