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國家TPP政策探析(摘錄)

作者: 唐奇芳/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隨著美國的加入和主導,“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的規模和影響迅速擴大。

TPP與以東協為中心的經濟合作機制,形成亞太經濟一體化兩大軌道,並立競爭的態勢。東協既是“東協+”軌道的主導和核心,也是美國高調“重返”亞太的主要切入點和推動TPP擴大的主要對象。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曾于2012年9月15日,發表《東協國家TPP政策探析》的分析文章;《中國報》謹此摘錄其中4個已在本周一簽署TPP的東協國家政策分析內容)

一)TPP創始成員國:新加坡、汶萊

1.新加坡:最富雄心和優勢,積極推動TPP談判和擴大

新加坡地理上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新加坡“貿易立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其貿易政策具有自由、開放和進取的突出特點。

新加坡通過發起TPP來實現其發展雄心。作為一個小型經濟體,新加坡影響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能力非常有限。它選擇主動而超前發起TPP這樣的全面高質量自由貿易協定,然后吸引其他更大更強的經濟體加入。新加坡對TPP寄托了巨大的希望,力圖“以小博大”,提升自己在未來國際經濟體制內的地位和影響。

新加坡在TPP高標準落實上的優勢,超過任何東協國家。首先,新加坡和美國早在2004年就簽署了雙邊FTA,這被普遍視為一個全面的高水平自貿協定,與TPP的重合度很高。新加坡與其他TPP成員國也基本都簽有雙邊FTA。

其次,新加坡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環境、勞工和其他TPP談判中的“邊境內”規章制度上已經非常嚴厲,與TPP的要求十分接近。

2.汶萊:利用TPP促進經濟多元化,提升國際地位

汶萊實行貿易立國的發展戰略。它是東協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其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油氣產業,生活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幾乎完全依靠進口。

因此,汶萊一向奉行高度開放的貿易政策。其貿易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支持開放、基于規則以及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系”,將WTO、“開放的地區主義”和FTA作為對外貿易的三大支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進經濟的顯著多元化”。

汶萊受新加坡影響

汶萊的TPP政策,很大程度上受新加坡影響。兩國國情相似,長期保持極為密切乃至特殊的國家關係,尤其是經濟關係。自1967年以來,兩國一直維持貨幣等值互換制度,並在金融危機時相互救助,維護貨幣穩定。

汶萊的TPP政策獲美國大力支持。對于以高標準執行TPP的困難,特別是在投資、金融服務、勞工、環境和知識產權領域的困難,汶萊蘇丹在2011年11月夏威夷APEC峰會上向奧巴馬表示 “需要更多時間解決”,而且還需要“幫助和能力建設”。

對此,美國表示將提供技術援助,幫汶萊“消除”障礙,並盛讚汶萊是“在美國與東協加深聯繫中幫助最大的國家”。

二)已經加入TPP談判的國家:越南、馬來西亞

1.越南:實力弱但決心大,高度重視TPP的戰略價值

在各個東協TPP成員國當中,越南的經濟發展水平最低,但早前加入TPP的決心最堅定。越南清楚地意識到,加入TPP不可避免會給其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一方面,市場的開放會讓越南競爭力較弱的領域損失慘重,尤其是電信、政府採購、金融等長期受到嚴密保護的部門。

另一方面,要達到TPP的高標準,越南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TPP空前嚴格的知識產權標準,會讓侵權氾濫的越南商品價格和企業成本大大提高。此越南也看到TPP會給它帶來政治威脅。

越南一直將加入多邊機制視為融入國際社會、增強國際影響力的主要途徑,之前它積極尋求加入東協和WTO,就是出于此目的。如今WTO陷入僵局,TPP代替它成為越進一步擴大開放、融入國際經濟的最佳平台。

美國近年來一直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對象,但美國迄今未承認越南的市場經濟地位。加入TPP后的其中一個好處是TPP框架下的減稅,可讓越南對美出口紡織品的平均稅率,從目前的7%下降為零。越南還可以從TPP中的發達夥伴獲得先進技術、高水平管理和專業服務。

2.馬來西亞:在期待TPP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持東協的優先地位

馬來西亞實行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長期奉行高度開放的貿易政策。在東南亞乃至整個東亞,馬來西亞貿易開放程度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這種貿易政策推動馬來西亞的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平均增長速度超過9%。

替代與美國FTA談判

馬來西亞加入TPP,首先是為了與美國達成FTA,擴大對外貿易。進入21世紀,馬來西亞將FTA作為擴大對外貿易的關鍵途徑,與中、日、韓、澳、印等主要貿易夥伴的FTA均已達成,唯獨與美國的雙邊FTA談判斷斷續續,毫無成果,而TPP是一個與美國達成FTA的絕好機會。大馬政府也已正式表示,用TPP替代與美國的雙邊FTA談判。

馬來西亞對加入TPP的回報前景非常樂觀,特別是由于美國加入TPP,可以讓優惠貿易在馬來西亞整體對外貿易中的比例,增加11.7個百分點,上升到71.2%。

馬來西亞也期待TPP為其經濟轉型提供動力。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馬來西亞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在2008年和2009年甚至出現負增長。除了受到一系列國際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的影響,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馬國內經濟模式的限制。

大馬政府認為,TPP的高標準可以促進國內法規管理的完善,與位于地區產業鏈上游的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接近,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資,提升馬來西亞總體的競爭力。

馬來西亞重視TPP對其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尤其將其視為與美國達成FTA的替代方式,期待TPP擴大馬來西亞的對外貿易,幫助大馬實現經濟轉型。但馬來西亞堅持傳統的外交政策,TPP並未取代“東協+”這一軌道在其對外戰略中的優先地位。

結論

東協國家的TPP政策各有其利益考慮,但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都相同,包括經濟和非經濟兩個方面:經濟因素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兩面性。

TPP帶來的相互市場高度開放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為東協各國帶來提升競爭力的良機,也會給弱勢部門造成致命的衝擊。

東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極具多樣性,但整體上都與TPP的高標準有一定的距離。這個高標準帶來的壓力,可能成為各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動力,也可能引發經濟和社會矛盾。

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更深刻。東協國家都清楚,TPP不是一個單純的自由貿易協定,它本身就是美國爭奪亞太戰略主導權的一個重要工具,兩大亞太經濟合作軌道的競爭背后,蘊含了中美等大國博弈,無論對東協各國還是東協一體化,都有重大影響。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