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库.百年兴记 大街情怀
特约:林金城
每个城镇都有一条通向历史的“大街”。
或许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其“大”似乎并不算大。但当年老百姓的约定俗成,绝对不会骗人;只是我们生不逢时,未赶上一个城镇的初始,与那个时代的峥嵘岁月相遇罢了。也许周遭早已物是人非,甚至人物皆非,但有幸总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牵引我们“走向”那个久远的大时代。
槟城乔治市就有一条“大街”,早年英殖民政府将它命名为China Street(现改为Lebuh China)。顾名思义,想必当年这条街聚集许多剃发结辫的唐人商贾,曾经繁华一时,也是附近几条唐人街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条吧!以致当英国人在草描乔治市的地图时,才会写下这个很具意识形态的官方街名。
看见China Street一词,如果领会不到其“背景意义”的话,应该拉到大街去罚站。是的,罚站时记得往街尾望去,隔着一条椰脚街Pitt Street(现改为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正对面就是那座拥有215年历史的广福宫(俗称观音亭)了。如此“提示”,连地理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要是还想不通,也就没办法了。
问题是,这一两百年的“中国大街”,至今仍留下什么历史余味?
一些被我归类为恋恋槟城的怀旧派朋友,总是一再遗憾,说还来不及记录,许多美好的味觉记忆已逐年消失,仿彿都在我们这一代几十年的光景里烟消云散。奇怪的是,平时悲观的我,在面对别人悲观时,总是特别乐观。我喜欢把他们带去大街清和社斜对面的一间饭店,然后兴奋地介绍这饭店可是创立于大清光绪33年(1907年),至今已有108年历史,与知名的新街(Campbell Street)百年印度老店Hameediyah Restaurant同年。
是的,这就是“兴记饭店”,低调得连许多槟城人也不晓得有这么一间跨越一个世纪的粤式老饭店。
第一次造访,是误打误撞地拿着知食老前辈提供的口传资料,一时观音亭对面,一时清和社斜对面,幸好他说店里摆着许多古色古香的红竹凳,结果经过时一眼便认出。
乍看,真的傻眼了。起初我还以为店家刻意买些仿古家具,学台湾一些餐厅,用来营造“古早味”。但细看整体布置及氛围,才发现是活生生的生活场景,毫无“琢痕”可言。据老板黄进栋解释,这些竹凳共分三批,最后一批约在1960年代购入。其实,这些红竹凳也不算什么古董,只是当年许多杂货店从中国进口的家庭日用品罢了,平常人家都有一两张。
老菜简朴无华味道好
现年58岁的黄进栋有一本很详细的族谱,他说,太爷黄开怀于清末年间,从广东肇庆的新兴太平村南来,起初在槟城新街开设南珍烧腊饭店,并承接烧猪,之后迁到大门楼一带创立“兴记”,直到1907年,才又搬到大街现址。由于阿爷黄文佐为家中长子,必须留在家乡,所以没跟太爷下南洋,倒是父亲黄玉兴及其兄弟随后南来跟着太爷打天下。而黄进栋则在1979年,从父亲及叔伯手上,接下这四代人的饭店生意。
这至少超过108年的历史,就保存在厨房一隅的两片长形招牌上,由上而下,分别雕刻着:南珍承接金猪菜晏常便,以及兴记酒晏常便承接金猪。
对一些老街坊及知食老前辈而言,“兴记”的烧猪是一则回不去的传奇。黄进栋无奈地说,自接手后由于人力不足,已没烧十来斤重的猪仔了,改成方便制作的烧排;以前用木柴,到他的手则改为椰壳纤维,用的同样是座地式的老柴炉。可惜到了2011年,由于市政府不允许烧柴,只好将柴炉打掉,改用电炉来制作烧腊。
可惜之余,幸好黄老板仍将祖辈的许多老菜式给传承下来。像一道豆腐鱼,就跟雪隆地区吃到的同名版本全然不同。豆腐不炸鱼不煎,鱼块换作鱼片,镬气换成和气,讲求的就是一个“滑”字!另道咸虾蓊菜,更是不可多得的招牌菜。蓊菜汆烫后铺上以咸虾、油渣和肉渣爆香的黄金酱,一爆一和,相得益彰。其他如熟地猪脚汤、药材八宝鸡和煎黑鲳等,都属于简朴无华,低调得让人大大感动的好味道!
一条历史大街,一间百年饭店,一桌家常便菜,一圈古老竹凳,等着我们就位。
兴记饭店
创始年:1907年
地址:60, Lebuh China, Pulau Pinang.(清和社斜对面)
营业时间:11:00~14:30、18:00~20:30(饭店,星期一休息),08:30~11:30(猪肠粥,星期五至星期日)
电话:04-2610010(黄进栋)
GPS:N 05.41798°E 100.3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