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友族我讀華小(第六篇).學習有賴同學幫忙 跨族友情互相扶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是友族我讀華小(第六篇).學習有賴同學幫忙 跨族友情互相扶持

報導:劉美嬌
“從華小到國中,我得到的不僅是一份最真摯的友誼,也深深領悟到朋友之間,沒有膚色之分,而是彼此相互幫忙與扶持!”



在巴力峇九啟新小學度過6年華小生活的法禮(14歲),回憶起小學曾“徬徨無助”的日子,有一班好同學的大力相助,很是窩心,也聲聲幸運。

他感謝母親拉茲拉(35歲,托兒所院長)的堅持,在他與妹妹迪亞娜2歲那年,即送他們入華裔幼兒園,與友族朋友一起學習陌生又難懂的華文。

由于父母都不諳華文,除了補習老師,兩兄妹自小培養獨立性格,盡量在校內完成功課,而他們的好同學,就是他們最好的“小老師”。



法禮自小打好根基,他初入學幾年,功課並沒有太大問題,但邁入高年級后,他感覺深奧的文字突排山倒海“壓”向自己,心裡一度很挫折。

法禮銘記老師教過要不恥下問,他于是請教同學,幸有一班好同學從旁指導,讓他度過難熬的小六檢定考試。

他說,媽媽對兩兄妹的期待,僅是多學習一種語言,即使兩人的成績不算優異,但至少能使用華語溝通,兄妹倆也沒有讓父母失望。

馬來同學紛紛羡慕

法禮說,因緣分關係,他與數名小學同學在升上中學后依然同班,但這次換作好朋友經常向他討教,幫忙解釋國文意思。

他特別珍惜這段難得的友誼,大家你幫我,我幫你,且那跨種族的深厚友情,更引來許多馬來同學的羡慕眼光。

迪亞娜也有1名跟她一起從幼兒園至現場仍同班的好友──陳樂,她喜歡跟好友一起讀書的感覺,儘管班上也有巫印裔同學,但跟她最要好的是華人朋友。

另一方面,其母親拉茲拉堅信,讓孩子多掌握一種語言,將能確保他們未來之路多一些機會,增添一分優勢。

融入華人圈改稱媽咪

自融入華人圈后,迪亞娜跟隨同學改口稱呼媽媽“mummy”(媽咪),叫法禮“gor gor”(哥哥),增添一份親切。

迪亞娜“gor gor,gor gor”的叫,左鄰右舍的孩子竟也跟著她這樣稱呼法禮,久而久之,“gor gor”就成了法禮的昵稱。

拉芝拉笑言,所有鄰居或親戚無論輩分都叫法禮“gor gor”,她由于明白意思,總會忙跟親友作解釋,當大家恍然大悟,仍習慣地這樣叫他,也許是因為這名字叫起來,感覺比較親切吧。

迪亞娜于兩歲即入幼兒園,她初學說話時都叫媽媽“mak mak”,但上課不久后,即跟著小同學改口叫媽媽“mummy”了。

迪亞娜和法禮都非常熱愛華文,為兄者遺憾中學因得上宗教課,而不能繼續學習華文,但他已決定升大學時,一定要選華文為副修科,且將來有機會要前往中國讀書或工作。

兄妹感情好不用華語溝通

法禮與迪亞娜兄妹感情非常要好,但兄妹倆從不用華語溝通,只有打罵著玩的時候,偶爾才會拋出一兩句。

詢及兩兄妹是否有用華語交談時,哥妹倆都一臉含蓄靦腆,異口同聲說沒有。

迪亞娜說,每次功課面對難題時,哥哥就是她的“救星”,並給予指導,避免隔日交不成功課而被老師罵。

興趣彈鋼琴的妹妹,也慶幸鋼琴華文老師經常給她補習及指導功課,讓她越來越喜歡華文和數學科目。

法禮則說,鮮少跟妹妹用華語溝通,兩人只有在“相罵”時,才脫口而出一些華語字句,如“你安靜啦”等。

雖這兩兄妹在學校的成績不算標青,但他們都曾代表學校參加華語詩歌朗誦比賽,法禮更曾在5年級那年為校爭光,奪得縣際非華組的亞軍。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