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浮罗浅海渔业渐没落 鱼儿哪去了?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北马头条】浮罗浅海渔业渐没落 鱼儿哪去了?

报导 : 陈丽玉
(槟城11日讯)10年不止人事几番新,浮罗山背浅海渔业的10年前后,也从全盛渐走向没落,甚至不少鱼种绝迹。



在浮罗双溪槟榔港口捕鱼超过50年的江瑞福(61岁)说,从浮罗渔港出海到浅海海域,十多二十年前至少有上千种鱼种,渔产很丰盛,但近年渔产锐减,连不少鱼类也绝迹。

他估计,十年前后,浅海海域有30%的鱼种绝迹,因为这些小鱼和鱼卵,都被入侵浅海作业的拖网渔船拖光。

三年级开始捕鱼的他举例,小学时期曾抓过一种渔民俗称“力鱼”的鱼类,这鱼类应是被灭种了,足足50年不曾再见。



“还有长得像一粒圆圆面包的‘包鲳鱼’、‘鲨鱼条’和‘格格鱼’,已不见踪影至少十多二十年。”

他解释,甘榜人称“格格鱼”为ikan ket ket,鱼身有点像白鲳,但和白鲳不同类。这种鱼现在市面难找到,20年前每公斤才1令吉,10年前因缺货飙升到每公斤20令吉。

他举例,还有一种绝迹的鱼类叫做“红爪鱼”,值钱主要在于鱼鳔。

“今昔渔获是天壤之别,10年前出海一定能抓到白鲳鱼,随便也有三五十公斤,现在要抓5公斤也难。”

他说,十年前,顶级白鲳每公斤才卖12令吉,现在每公斤50令吉。

拖网 气候灭鱼踪

为什么鱼类会绝迹?

江瑞福说,拖网入侵和气候转变是两大因素。

“拖网入侵浅海作业,会把鱼苗拖光,而且破坏海床,影响鱼类繁殖,久而久之,一些鱼就灭种了。”

他解释气候因素时说,以前的气候稳定,农历四月至七月吹东南风,农历七月至十月吹北风,农历十月至翌年农历三月吹东北风。

“如今气候不定,今天明明吹东北风,明天突然改风,鱼类适应不到骤变的气候,都游到深海,不留在浅海下卵。”

他说,近年浮罗区的浅海渔获,越来越少,比起几年前,至少减少了50%,尤其是在浅海才抓到的贵价鱼,如白鲳和斗底鲳。

古城 麻坡渔产丰富

江瑞福在5年前跟随渔业局到外州考察,发现马六甲和柔佛麻坡的浅海海域,鱼类丰富,鱼种也很多。

“我们这里绝迹的鱼类,那边还有,因为那边严禁拖网渔船入侵浅海。”

他说,马六甲和麻坡靠近新加坡和印尼海域,两国严厉管制,拖网不敢入侵浅海。

年轻人都不捕鱼了

江瑞福感叹,10多年前该港口的渔业盛期,当时渔获很丰富,每趟出海三五十公斤渔获很平常,如今20公斤算大丰收了。

他说,现在渔业做不下去了,收入这么不稳定,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捕鱼了。

“以前我们每趟出海有200令吉收入就能赚钱,现在不谈赚钱,单单收支平衡至少要300令吉。”

他说,10年前,一艘浅海渔船和引擎才各千多令吉,现在一艘船要逾万令吉,引擎也是这个价钱,成本很高。

供不应求自然贵

鱼商陈建木强认为,拖网入侵浅海海域造成海床被破坏,浅海渔产减少了,产量少价格自然提高。

“渔产少鱼商还是照卖鱼,反而民众要吃贵鱼。”

他希望有关当局关注拖网入侵课题,毕竟该问题存在多年,事在人为,当局有心要解决一定可以。

他也发现,最近许多斗底鲳的体型越来越小,一公斤有整10只,每只仅100克,相信是长不够大就被拖上来。

“一般市面上卖的,比较有肉的斗底鲳都有200至300克,而餐馆用是400至500克,低于100克的很少卖。”

提到近期产量,他说,每逢农历十三至廿三日,所谓的月圆期,渔产一般都很少,出海都补不到鱼,是正常现象。

拖网不越界鱼虾好繁殖

“只要渡过过渡期,长远对大家(浅海和拖网)都好!”

美湖渔民协会支会主席拿督蔡瑞光(70岁)说,政府规定拖网渔船的作业范围,已从原本5海里延至8海里以外,拖网渔民需面对一个收获减少的过渡期。

“如拖网渔民严厉遵守,长远来说,此措施对拖网和浅海都是好事。”

他解释,拖网越界作业会破坏4至5海里的海床,进而毁灭浅海繁殖的鱼卵。海床被破坏后,鱼类都不来繁殖,原有的鱼卵也没了;如拖网不入侵浅海海域,海床完好,鱼虾可好好繁殖。

“鱼虾产量多了,自然会涌出8海里以外,比如白鲳鱼,到时浅海和拖网渔民,一样有收获。”

蔡瑞光担任该支会主席33年,也曾是公巴区渔产收购商。他说,拖网入侵浅海大事捕鱼,造成白鲳和斗底鲳,买少见少。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