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鵬:雜亂有章──中文優越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周若鵬:雜亂有章──中文優越感?

偶聞友人批評馬來文歷史短淺,缺乏深度和厚度,當然不免就搬出漢字如何博大精深、五千年中華文化如何源遠流長。我會問兩個問題:一、馬來文你懂多少?二、自身的文字和文化,你又懂多少?



那些偏見我不是從來沒有,但工作上接觸馬來文多了,越發認為語文並無優劣之分。給我最大衝擊的是,有一次我隨手拿起馬來詩集一翻,竟被優美的詩句攝住,儘管我的馬來文程度只有半桶水,卻能感受詩境。如此,怎能說馬來文沒有深度呢?如果我們只停留在平日kopitiam級的簡單會話,從來不讀馬來文章,又怎有資格批評?

一般批評者也不外用幾個論點,比如馬來文詞彙不足,常借用外文。語言是活的,會隨著時代和境況進化,全球各類文化也相互影響。“風水”英文怎講?就feng shui,西方文化裡本來沒這個概念,很自然就借了原詞。中文的“粉絲”不也是“fans”的諧音嗎?“歌迷”、“影迷”不適用了,因為藝人常常歌影視多棲,“粉絲”方便得很。

批評者對自家的東西又掌握多少呢?孔孟中庸讀過了嗎?四大名著讀過了嗎?近代著作又讀了多少?而我相信如果真的學富五車,就更不會隨意批評其他文化,因為在瞭解自家文化之時,必然會發現文化是經過漫長歷史而形成。當你說這文化比那文化優秀,你其實是在用這文化的價值觀來衡量另一種文化,而兩者歷史背景截然不同,無法比較,自也無所謂優劣。



我相信一般對馬來文的“敵意”,原來不是因為語文和文化本身,而是政治。施政不公,盲目批評只是宣洩。然而這樣的態度,對大局一點幫助都沒有,徒增誤解罷了。聽說國家語文出版局正翻譯中華名著,我倒希望他們也多翻譯馬來名著,瞭解和諒解應該是雙向的。一些成見恐怕已根深蒂固,但如果至少有一小撮人把念頭先轉一轉,也許就能逐漸影響身邊的人,把政治種下的毒,從民間一點一點的清除。

詩人,卻不安分于寫詩,科技創業、魔術舞台均有所涉。雜七雜八,然自有文章。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