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程法師周金亮潘友來 3同窗笑說當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繼程法師周金亮潘友來 3同窗笑說當年

(吉隆坡11日訊)繼程法師、音樂人周金亮與《東方日報》總編輯(《中國報》前總編輯)潘友來,都是霹靂太平華聯國民型中學1973年的畢業生,在驪歌響起后,3人不得不各分東西,並且懷抱各自的理想,在不同領域闖出一片綠茵天地。



繼程法師、周金亮與潘友來在2015年迎來一甲子的人生歲月,而一個人慶生、慶祝友誼永固的方式有很多種,他們卻選擇了一個特別的同台對話方式,即“同窗”3人講座,以逆著時光行走,把各自在人生路上譜寫過的風景說給大家聽。

此講座是由1973華聯同窗文藝基金主辦,並由雪隆太平華聯校友會、馬來西亞創價學會、紫籐文化企業集團、音樂通勝與憑舞台聯辦,于昨晚在馬來西亞創價學會舉行,吸引了約300名,來自太平華聯國民型中學1973年校友及愛好文化的民眾出席。

繼程法師、周金亮與潘友來分別在佛門、音樂界和報界發光發熱,他們儘管已60歲,但在講座上還是一樣有笑會鬧也耍皮鬥嘴的“小孩”,回憶當年求學時的相知相識。



各有專長

周金亮說,在他眼裡,繼程法師是循規蹈矩的學生,自小學就是演講、作文、辯論比賽高手,可說是名揚太平;而周金亮在繼程法師眼裡,則是個有名氣的學生,打乒乓打得好,也是漫畫高手。

由于潘友來是名插班生,因此對于兩人的印象不深,僅是合作出版文藝刊物;繼程法師和周金亮則異口同聲稱潘友來為天才型作家。

出席講座會有馬來西亞創價學會理事長許錫輝、1973華聯同窗文藝基金主席拿汀全德蘭及雪隆太平華聯校友會會長劉慶豪。

設基金推動校園文藝

今年恰逢60之齡,本地3位文化工作者,即繼程法師、周金亮及潘友來,決定攜手舉行“同窗”3人行講座,同時籌款成立“同窗文藝基金”,以推動校園人文事業。

潘友來也曾經擔任《中國報》總編輯。他在週六舉行的“同窗”3人講座會上說,這項文藝基金,主要是能夠在校園,長期推動文藝活動,以協助提升新生代人文素質與中華文化傳承。

他說,同窗文藝基金將著重推動華裔學生,在文學創作及人文藝術方面的建設,其中包括預計在明年能夠頒發2項同窗文藝獎,包括以中學生文學創作比賽為主的“文學獎”及表揚中學生藝術及音樂成就的“藝術與音樂”獎。

詢及籌獲款項的目標時,繼程法師、周金亮及潘友來皆指沒有認真去想,但感激一名“無名氏”善長仁翁,願意捐出10萬令吉給基金會,而繼程法師也在場捐出1000美元(約4140令吉)給基金會。

因文字3人再聚首

儘管潘友來、繼程法師及周金亮3人各走不同的路線,他們卻有個共同點,即是從事文字方面的事業。

他們在中四那一年,開始著手籌備華文學會一份名為《一片綠茵》的文藝刊物,這對他們3人而言,又是另一段值得記住一輩子的開心求學日子。

他們在講座上說,能在佛門、音樂界和報界發光發熱,都因有顆堅持的心、永不放棄的精神。

曾經見證時任首相敦馬哈迪革除時任副首相兼財政部長拿督斯里安華,以及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最近在內閣改組中革除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的潘友來,呼籲新聞工作者,要有個黑的不能寫成白,白的不能寫成黑的底線。

至于繼程法師,則閒里偷忙,獻上一杯老茶,為眾學者提燈引路;周金亮則繼續以歌感人。

新聞據實報導

★潘友來

在新聞界工作約40載,見證了國家、社會的重大變遷,儘管在擔任多個報社總編輯時,都曾經遭到政府的“指指點點”,但身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需要有個底線,即黑的不能寫成白,白的不能寫成黑。

中文報在華教工作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並不可讓華教失守之余,也要求華社繼續支持和捍衛中文報,因報紙是團結華社對教育的平台,同時團結也是力量。

懂得閒裡偷忙

★繼程法師

長期奉獻于佛教文化、教育、弘法和修行,包括到海外主持佛學講座等,為眾學者提燈引路;這看似很忙,但其實,我是很閒的,若沒有工作(主持講座或弘法),就會在家沏上一杯老茶,閒里偷忙。

當時只因竺摩長老的一句話,激發了出家的因緣;長老說:“在馬來西亞發心出家的青年很少,出了家肯研究佛學的更少!”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的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漣漪,引發了出家的弘願,令我決定出家,所以我去做少人做的東西,因少人做,就我一個,就算多了。

繼續以歌感人

★周金亮

從初中二就開始寫歌寄稿給當時很著名的麗風機構,儘管被該機構多次“打槍”,但還是與其他擁有共同興趣的同學,繼續彈著吉他唱歌給人聽,並且在校外組織了一個樂團。

儘管在寫歌、創作的路上,走得比較坎坷,但就是因為喜歡音樂,以及一顆堅持的心,以及感謝在學習音樂途中,遇到許多好的老師。

隨后在學習古典音樂后,以音符和文學結合,讓整個音樂領域,更加的豐富,繼續以歌感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