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 分析个人消费行为 迪顿重新界定衡量贫穷方式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诺贝尔经济学奖‧ 分析个人消费行为 迪顿重新界定衡量贫穷方式

(瑞典‧斯德哥尔摩13日综合电)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顿获得。评审委员会赞扬他对消费行为、贫穷及福利的研究,改变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又指其研究有助重新界定全球衡量贫穷的方式。



下周一便庆祝70大寿的迪顿,周一获奖后表示,自己“关心世界的穷人以及如何能让他们过好日子”。他预期全球赤贫人口可望持续减少,但警告情况仍不容乐观。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称,要设计促进福利及减低贫穷的经济政策,必须先了解个人消费选择,迪顿对增进这方面的理解作出贡献。

委员会表扬他三方面的贡献,首先是对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如何因价格、收入及人口变化改变,其次是将针对消费行为的微观及宏观研究结合,最后是对发展中国家贫穷问题的深入研究。



委员会称,他的研究成果对实际经济政策及现代经济学均造成明显且深远的影响。

重视健康指标

迪顿一直警告,利用总体经济数据去作出重要经济政策决定是不可取的,强调要了解不同年龄层及收入的消费者,因为经济条件因地因人而异。这亦影响他计算贫穷的方法。

他认为,经济学不是只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而是要更强调贫穷改善、所得分配、提高底层人民福利,因此特别重视开发中国家的经济议题。

他一直反对世界银行设贫穷线,本月初便指出与其把焦点集中在收入水平,不如留意健康等更容易评估的指标,例如孩子营养水平、身高、是否可容易取得水源及上厕所等。

迪顿其中一个主力研究的国家是印度。挪威经济学院副教授阿玛斯表示,迪顿等学者的研究使印度改变衡量贫穷的方法学,从而影响扶贫政策,“例如,迪顿发现印度农村的贫穷人口远较之前认为的多,这影响政府对穷人的津贴制度,让穷人得以购买必需品”。

极端不平等增富人主导

迪顿2013年推出著作《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追溯不平等在过去250年的发展,探讨健康财富与社会分配的关系,获《福布斯》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该书展现他对日趋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的思考。对于赤贫国家,他认为,灭贫主要障碍并非资源缺乏,而是坏政府。

他在书中亦批评外国援助,指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好处,这立场引起不少争议。他又在不同场合警告,不平等加剧将危及民主体制。

《逃离不平等》面世后,迪顿曾接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网志编辑访问,解释自己是以二战时人们逃离纳粹集中营的事迹,来比拟当前“人们逃离早亡、穷困与像奴隶一样、没有民主、未受教育的生活”。

他说,当非常富有的一群对公共健康与教育没有利害关系,不平等会持续下去。他形容这是不平等的“黑暗面”﹕当收入极端失衡时,社会将有一些人有钱得不需要任何政府,不但不需要政府提供教育与医疗保健,甚至可能不需要警察或法院。这群人相对独立,无意愿缴税,也大有原因要削减公共财产,从而影响贫困一群。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