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我鄉 (第24篇) 吳仲達:煤油燈臭土燈大光燈
從戰前到戰後,一直到50年代初,玉射和其他地方一樣,沒有電流供應。家家戶戶都使用煤油燈照明。
鎮上雜貨店可以買到比較精緻的煤油燈,罐子是玻璃製成,用來裝煤油,上面的圓蓋裝有燈芯燈口,可以用一根圓筒形的燈管罩住,燈芯可以轉動亮度的大小,風吹的時候不受影響。
簡單的煤油燈是用一個紅字煉奶罐切成兩半,中間用一個半圓筒連接起來。下面的半個罐子可能要放進一些沙增加重量,上面的罐子是裝煤油,焊上一個裝燈芯的燈口。下面的罐子和上面的罐子之間焊有一個把柄。
除了煤油燈,有一種叫臭土燈,這種燈需要用一種叫“臭土”的東西放在錫罐裡加入水後,便會起泡沫狀,在燈管上點燃。這種燈有相當亮度,不過有一股臭味。這些“臭土”在雜貨店可以買到,是呈塊狀,略帶紫色,有一個化學名稱,但想不起。
發電機常故障
在50年代初,家裡開雜貨店後,改用大光燈(打氣燈)照明,在門口裝一個,店裡裝一個。大光燈在裝進煤油後,燈罩裡要裝上一個燈紗泡,在把氣打滿後,把燈紗泡點亮,這是當年最好的照明工具,在燈光亮度減弱時是要再打氣。
一直到50年代中,鎮上商家發動興建私人發電廠,由承包商在家家戶戶拉電線,裝置街燈。不過,發電廠是在晚上7點左右才開動發電機,到10點便停機。
這種電流只是供應鎮上的屋子,新村裡還是沒有電供的。
當時管理發電機的是一位叫黃錦和的廣西人,父親說他持有一張電工的證明書,所以獲當局批准他執行發電工作。
發電廠的發電機是一副舊機器,經常故障。所以有時候停電,鎮上便陷入一片黑暗。
玉射似乎在70年代中才正式獲得政府的電力供應。
至於鎮上用水方面,家裡用水分成兩種,一種是河水,一種是井水,都是僱請挑夫從河裡挑來,井水是從培英學校的水井取來,這口井水質最佳,曾是全村人依賴清潔水的來源。
河水是供洗澡、洗衣等用途,井水是供煮食所用。我家對面的天和堂中藥店,他們的飲用水是最衛生,是經過沙石木炭等過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