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文:不輕易放過自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鄭喜文:不輕易放過自己

你每天放學、下班之后,都在幹嘛?



早前有個研究顯示,馬來西亞12歲到24歲的青年是“全球感到最無聊的青年”——高達97%的青年表示對生活感到無聊——排名第二的是英國和巴西(79%),新加坡位居第三(78%)。

在接受調查的26個國家當中,荷蘭青年是“最不無聊”的一群,以49%排名最后。

這是一個很嚴重問題——你可以不斷修改自己的夢想,但你不可以沒有夢想;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可是你不可以什么也不追求。



《圍牆》的作者錢鍾書自稱,他這人沒啥抱負,但求“做做學問”——結果,他只寫了一本長篇小說,即成為經典;寫了一些散文,被奉為圭皋;寫了幾本評論、文集,被稱為“當代著名學者”。

他字字珠璣,惜墨如金,是一名隱士;他追隨學問而被后人追隨,中國80后代表人物韓寒也曾表示路其早期作品有錢大師的影子。

而除了第一行那一句“做做學問”,其他附屬的名利聲望並不是他所看重的——曾有記者想採訪他而吃閉門羹,理由是“你吃到很好吃的雞蛋,不見得你需要去認識那隻母雞”。

你可以把錢先生的成就歸因于家庭環境——他的父親是清華大學老師,並且他先天聰穎,記憶力超群,然而你不可以抹殺他對自身理想的努力——他的筆記本以超過六種語文記載,其中包括德法英意。

有一點非提不可的是,他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時候,中文異常高分,英語更是滿分,而數學,僅僅15分。

你的專長,是上天的恩賜,不僅是你的福份,也是一個暗示、一份使命、責任。

“令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這回事,無法以最后的成就去判定“達成與否”;由你下定決心的那一刻起,它已經產生了意義。

不要太輕易放過自己

“無聊”是催生劑,是放在你我心裡的空虛感,是驅動你尋找“活著幹嘛”、“應該怎樣過日子”的動力——儘管關上眼睛的前一刻你未必找到,然而令你不平凡的是你動身尋找的過程。

它根本沒有答案;它可以是任何答案。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我看來,這句話不在于警惕自己勤快些,掙多些錢,以免老了悲傷于自己的貧窮——這話的理解應該是趁年輕時努力尋找,以免老了之后才悲哀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卻只有原地踏步的份;

老大的悲哀源于自身的閱歷和見識並沒隨著年紀而增長;老大的悲哀在于自己竟然允許自己在許多不滿意的跟前,選擇啥也不做的繼續不滿意下去;

不要太輕易放過自己,“無聊”只是個鬧鐘,正提醒著你“是時候做點什么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