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舒緩都門的交通問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碧澄:舒緩都門的交通問題

我國在獨立前的英殖民地時期,即有馬路品質優良、四通八達的美譽,至少是東南亞之冠。獨立後,城市,尤其是首都發展迅速,交通改進、提升與建設,卻往往趕不上實際需求,這是人口與車輛數目日益增加所造成的。



說交通部完全沒有計劃、建樹,未免過於主觀。不過其計劃不夠全面,進度有待改善,則是事實。半島與砂沙兩州相比較,半島的橋樑與高速公路做得很好,砂沙兩州乏善可陳,不容否認。首相有鑒於此,早些時候已答應在這方面加把勁,以息民怨。

半島的交通建設,以大道、高架橋的鋪設和增建為主,為減少車禍而立的幾項新設備,以及在佳節期間交警出動打擊超速、越車等違規或危險駕駛的行動,並規劃收費打折的“建議行程時間表”,不見有特殊效果。硬體設備,做得還算積極,例如輕快鐵和單軌火車路線不斷延長,是個可喜現象。不過,仍須努力加強,與時並進。

對于吉隆坡市民來說,出門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大家面對的是嚴重堵車問題,而且問題越來越嚴重。吉隆坡週遭雖有輕快鐵或單軌火車設備,但這些設備多受“先天”限制而出現有所不足的缺點:不但要換車,而且得以另一種交通工具前往有關車站,很不方便。



讓更多人使用公交

交通部對於交通問題似乎已束手無策。交警人數不少,出現在繁忙公路上或經常堵塞地方的卻少之又少。他們的任務似乎局限於抄牌、懲罰違犯交通規則者。吉隆坡市政局對於交通堵塞也一籌莫展,唯有視若無睹。巴士、德士專用道形同虛設。去年11月底,一夜間為市中心8條主要道路更換路名,顯然不合時宜,也不是迫切需要,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另一方面,國家基建公司不從提升服務素質著手,減低故障率,提高準時度,而思量向乘客開刀──提高收費,日後將使居民在交通方面的花費(加上德士或巴士費)百上加斤,苦不堪言。

由於公交制度不便,首都居民大部分(八成以上)還是以私家車代步。研究結果顯示,居住在大城市,特別是吉隆坡的馬來西亞人,平均每天花2小時在車龍中,估計每年的生產力損失55億令吉以上。

精神專科醫生瑪麗安指出,“嚴重堵塞的交通除了降低人們的生產率,更嚴重的是,它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影響司機的心理狀態”。

讓更多人使用公交,是現代政府一致的目標。我國有關當局,應更投入研究如何提高公交(火車和巴士)的便利,利惠人民。在公交設備還引人詬病的當兒,貿然實施“共車制”或徵收“入城費”(當局建議2017年實行)都不實際,遭到大眾極力反對,理所當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