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友族我读华小(第12篇) 双亲残疾不穷教育 送2子女读华小求知识
报导/摄影:王凯莉
到华小求学,不只是多掌握一种语言,双溪大年老街场华小三年级学生奴鲁娜佳杜儿一家,更因华小与华社结缘,深刻体会华社对教育和慈善的关注。
奴鲁娜佳杜儿与弟弟阿毕,分别是老街场华小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父亲查卡利亚(42岁)和母亲都是残疾人士,查卡利亚多年前因意外,导致行动不便,但仍可勉强步行,母亲的情况则较严重,行动能力更受局限,只能长期在家。
查卡利亚一家,除了获政府每月福利援助金,他仍旧自力更生,维修电器等赚取微薄收入。
尽管家境清寒,查卡利亚还是重视子女教育,他将一对儿女送至由华人创办幼儿园就读,再让他们报读老街场华小。
他说,相信是华小教育的熏陶,鲁奴娜佳杜儿虽只有三年级,却是父母眼中最乖巧的女儿。
师长赞乖巧懂事
“我们的经济条件有限,行动也不便,平时在家,她就是家中的好帮手,会主动协助分担家庭事务。”
他感谢学校师长的循循善诱,让孩子可以乖巧、听话又懂事。
查卡利亚每日都会以残疾人摩哆接载2名孩子上下课,鲁奴娜佳杜儿就读上午班,阿毕则是下午班,他也未曾埋怨劳累,因深知这些付出,都可让两姐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他说,从孩子的谈吐行为中,他可看到和感受华小教育的孩子与国小学生的不同之处,2名孩子特别有礼貌,也常常被邻居顾客称赞。
校方关心‧华社捐助
教育经济不成问题
“送孩子到华小读书,已预料必须承担额外教育费用,但后来发现,教育经济负担的担忧,并非大问题。”
他说,送子女进入华校,已做好准备必须比一般国小的家长,多承担中文课的教育费,如购买华文科参考书,参加补习班等。
“校方知道我们的家境情况,更主动关心我们,有时,知道哪里有慈善援助,都会优先考虑给我孩子,帮他们申请。”
“2名孩子都获免费早餐计划,校服等也获热心者捐赠,这些援助都是来自华人社团。”
朋友家温习讨论功课
父母不谙华语,奴鲁娜佳杜儿会到朋友家温习和讨论功课。
奴鲁娜佳杜儿和家人住在巴雅纳虎组屋,住家附近也有一些同学,而这些同学都是娜佳杜儿课业上的小老师。
她说,同学们都很热心,也担心她不明白,老师也一样,会特别关心她,确保她可以跟得上大伙儿的学习进度。
文静的鲁奴娜佳杜儿,与朋友在班上相处愉快,并把父亲的教诲牢记脑海,学习融入华小学习环境。
她说,身为穆斯林,她和华裔同学的饮食习惯存在差异,父亲教她如何去选择适合穆斯林的食物。
鲁奴娜佳杜儿的同班同学几乎都知其父亲查卡利亚,老师也吩咐同学,要关心和协助女儿,让她可以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