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任平:诺贝尔文学奖:黑暗的心
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位白俄女记者,67岁,人生的经历与沧桑,都写在脸上,获奖的喜悦掩盖不住她的憔悴。二战白俄军队在最前线与强势的德国纳粹军队作战,全国人口死了四分之一。亚历塞维奇从小就听邻居妇女讲述她们战死的丈夫孩子的各种故事,可谓刻骨铭心。
她写出了《战争没有女人的脸》,1983年出版,那是一部访问数百个战争受害家庭的记录,反映时代悲惨的一面。亚历塞维奇是人道主义者,这从早年的作品《车诺比的悲鸣》(有关核子灾难)不难窥见。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我能读到的亚历塞维奇作品的中译书籍。
书在国内被禁
亚历塞维奇在大学里修的是新闻学,由于她的作品不断揭露威权统治(者)的各种罪行,为当权者所不喜,她的书在国内被禁。自2000年起,她不得不离开白俄罗斯,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流浪。在她的名作《二手时代:在社会主义废墟的生活》里,她说:“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史达林”,真是一针见血。
以白俄罗斯为例,总统本来只能两任。可是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却5度“蝉联”总统,迄今为止已在位21年。他今年带着11岁的儿子,一起去投票站,一起会见各国首长,卢卡申科赴联合国开会,儿子就坐在白俄代表席上。争权夺嫡,姿态比当年朝鲜的金正日,为儿子金正恩抬轿当接班人还难看。
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的政治领袖,他们心里住着的是甘地还是史达林?奥巴马予人的感觉远比小布什亲和、可以信赖,但他硬逼叙利亚合法的阿萨德总统下台,军事援助反政府叛军,派5000多名军事顾问协助、训练叛军对付阿萨德,结果培育、衍生出ISIL那样的野兽组织。奥巴马丑陋的一面至此暴露无遗,他不断维护西亚和平的呼吁,不过是一种美式伪善。
拥权力就变质
国内的政客,一味“西瓜靠大边”,往有权势的那边靠拢。不言公义,只拍马屁,多位副部长与部长护主心切,或发文告,或在公开场合振振有词,说的却是片面之词或彻头彻底的歪理。亚历塞维奇担心的黑暗时代,也就是汉娜鄂兰(Hannah Arendt)所说的黑暗时代,也许真的是到来了。这种黑暗不是佛家的“无明”,而是康拉德(Joseph Conrad)《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小说中描绘的:人性堕落、文明衰败、贪婪肆虐的“盲目”。
《黑暗的心》的主角Kurtz,原来打算把西方文明带入非洲内陆,用新知识教化黑人土著。带着教化、革新理想的Kurtz进入丛林之后,却用科技震慑黑人,让他们视之为神,利用他的优势成了残酷的掠夺者、殖民者。这使我想起当年“打入国阵,纠正国阵”的知识分子不是壮志未酬,就是先后“被国阵修正”。拥有权力,人就会变质;他们没蜕变为残酷的掠夺者,不是因为他们善良,而是在大马,他们的先天条件不足。
亚历塞维奇获奖,我在电视上看到她,她正在接受记者访问,我没听清楚记者的问题,亚历塞维奇的答案是:“投票不那么重要,投给谁也不那么重要,计票最重要。”悚然以惊,她的话真的点到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