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那些年我们不食人间烟火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主题故事.那些年我们不食人间烟火

报导:叶凤玲
图: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90年代是琼瑶电视剧的全盛时期,带给少女们的青春岁月,几分梦幻、几分期盼,以及几分课外的爱情指引……

“小学时期,每到下午,电视就会播放琼瑶电视剧,我和姐姐看了好几集就迷上了。琼瑶电视剧最吸引我的是剧中的帅哥美女!当然,里头纯纯的、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对当时情窦初开的我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当年,不只是谢子佳,就连她的堂弟也是标准的琼瑶迷,和她一起追看琼瑶剧呢!

谢子佳认为,琼瑶剧的一大特色就是歌曲。琼瑶剧的主题曲、插曲与片尾曲,都是搭配剧情量身订作,其中90都由琼瑶亲自作词。只要搭上琼瑶剧顺风车的歌手,唱片都大卖,如高胜美、李翊君等。



最凄美,印象最深

“以前科技没有现在这般发达,我当时凭记忆把那些歌曲的歌词抄在本子里,然后捧著本子反复唱了又唱。剧中诗意浓郁的对白和引人深思的哲理,也凸显琼瑶阿姨的文学造诣,让琼瑶剧更具魅力。”

《鬼丈夫》和《哑妻》是谢子佳最喜欢的琼瑶剧:“题材最具新意也最凄美,令我印象最深刻。”

琼瑶剧的故事背景多数设定在古代,她认为,正因为古代背景的设定,有种遥不可及的唯美感,才使观众充满憧憬和向往。

“记得当时剧中女主角们的古装扮相,尤其是两条辫子的发型,还有薄薄的‘空气刘海’,更在我们家掀起了一股热潮呢!”

琼瑶剧亦创造一个轰轰烈烈、海枯石烂的爱情世界,提供了许多人一个心灵的想像出口。“所以,琼瑶剧才能跨越几个年代吧!”

谢子佳心目中琼瑶剧的最佳女主角是刘雪华。她说,没有人能够像刘雪华那样,演到动情之处,眼睛眨也不眨就有一颗豆大的泪珠盈眶而下,而且哭的模样依然那么美丽动人。

至于男主角,她属意“有着深情款款眼神”的马景涛,以及“笑容让人感觉暖暖”的林瑞阳。

悲情泪水锁住观众的眼

从80年代末的《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到90年代初期的《雪珂》、《望夫崖》,再到后期的《还珠格格》,琼瑶剧几乎全程参与了林利畛(38岁)的少女时代。

“我很小就跟着妈妈看琼瑶剧,是妈妈带我进入琼瑶剧的世界。当时觉得刘雪华好美!水汪汪的大眼睛真的迷住了我。有她的剧集,我基本上都不放过,她哭,我也哭,哈哈!”

在她记忆中,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和母亲、妹妹守在电视机前看琼瑶剧。就这样,一看就看至高中。不同的是,上了中学,发现周围的同学也在看琼瑶剧,自此,多了同学来讨论剧情。

琼瑶剧到底有什么魔力吸引住她?“悲情吧!尤其越悲惨的剧情,越能牵动我的心。”

也追捧原著小说

虽然有人说琼瑶剧婆婆妈妈、哭哭啼啼,但林利畛认为,这就是琼瑶剧的特色,它刻划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道出感情里最纯粹的部分。

“我很佩服琼瑶能将剧中人物的性格刻划出来。比如,我最喜欢的《雪珂》,这部剧讲述雪珂与顾亚蒙之间坎坷曲折的爱情经历,以及骨肉至亲之间的动人亲情。前面是悲加恨,后面是喜加乐,都让我很感动。”

林利畛不只是琼瑶剧迷,亦追捧琼瑶小说。初中时期,表姐借了本《庭院深深》给她阅读之后,或买或借,她陆陆续续在看琼瑶小说。

“看小说,可以天马行空想像场景;看电视剧,有俊男美女看。”

琼瑶剧里的情爱缠绵,当年是否曾经唤起她对爱情的幻想?她笑说不会:“这是电视剧啊!再说我很自卑,当时不觉得有男生会看上我。”

梦里依依琼瑶剧三段情

在琼瑶电视剧流行以前,70年代的台湾就已吹起琼瑶电影风潮,甚至创造出“双林双秦”时代。林青霞、林凤娇、秦汉、秦祥林是琼瑶电影中俊男美女的代表。

不过,琼瑶电影在80年代风光不再。然而,随着电视普及,琼瑶的文学魅力开始蔓延至电视剧。从1986年的《几度夕阳红》、《烟雨濛濛》,到1987年《庭院深深》、1989年《在水一方》和《海鸥飞处彩云飞》,不论是演员或是主题片尾曲,每个细节都由琼瑶亲自掌握,开始建立琼瑶剧的王国。

特别在90年代,可说是琼瑶剧风头最盛的时期,几乎是谁来演琼瑶剧谁就红。琼瑶剧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琼瑶捧红了哪些明星?且来回顾90年代琼瑶剧的三段“情”。

苦情首度中国取景

以民初为背景的“六个梦系列”之《婉君》、《哑妻》、《三朵花》,开创90年代的第一波琼瑶剧风潮。这也是琼瑶剧第一次到中国取景,把天坛、万里长城与跌宕起伏的剧情做结合,让观众感到赏心悦目,并带动台湾电视制作到中国取景的热潮。

《哑妻》剧中,刘雪华掉眼泪的功力,令人啧啧称奇,成为她的经典代表作;林瑞阳激动的演出,现在还让大家津津乐道。还有,这个系列电视剧也捧红了中国童星金铭,楚楚可怜的“小婉君”、“小雨点”,都为观众所喜爱。

奇情几分聊斋味道

《青青河边草》、《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新月格格》等琼瑶剧继续风行,但是从剧情方面增加了一些奇情和寓言的风格,使悲剧不再是一沉到底,变得离奇跌宕,有几分聊斋的味道。

在这个时代,陈德容和岳翎可说是琼瑶剧的女主角代表人物,而御用男主角则非马景涛莫属,他的激情演技,配合悲情的女主角,一起控诉形形色色不公平的旧时妇女命运。

另外,琼瑶剧也捧出了好几位中国演员,如“华又琳”何晴、“汪子璇”陈虹以及“萧雨凤”水灵(蒋勤勤)等。

欢情还珠最亮眼!

90年代后期,以逗乐搞笑的《还珠格格》一、二部风魔华人世界。这部作品是琼瑶难得一见以欢情为特征的喜剧,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悲情划清界限,由此可见,琼瑶的创作无穷。

琼瑶自己也说:“想我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一样在烧,最灿烂的一瞬间,应该算是这套《还珠格格》。”

鬼马精灵的“小燕子”绝对是琼瑶剧中女主角的另类突破,表现出世纪末年轻一代的爽朗心怀。而饰演“小燕子”的赵薇更是一炮而红,林心如、范冰冰也凭借此剧一跃成为一线红星。

90年代琼瑶电视剧,你看过几部?

1990年2月:六个梦之《婉君》

1990年3月:六个梦之《哑妻》

1990年4月:六个梦之《三朵花》

1990年12月:《雪珂》

1991年3月:《望夫崖》

1992年3月:《青青河边草》

1993年10月:梅花三弄之《梅花烙》

1993年11月:梅花三弄之《鬼丈夫》

1993年12月:梅花三弄之《水云间》

1994年10月:两个永恒之《新月格格》

1994年11月:两个永恒之《烟锁重楼》

1996年3月:《一帘幽梦》

1998年3月:《苍天有泪》

1998年4月:《还珠格格》

1999年4月:《还珠格格第二部》

琼瑶简介:16岁写小说

本名陈,193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书香世家,父亲是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母亲则于建国中学任教。16岁时以“心如”为笔名,不断地写小说与散文,约200多篇。

1963年发表《窗外》于皇冠杂志,轰动一时,之后就以琼瑶为笔名不断创作至今。目前约有64部小说作品,由此创作改编的电影约50部,电视剧约25部,跨越电影电视界超过40年。


如果没有漫画
青春脑袋如何天马行空!

日本漫画发展数十载,在许多人的青春时代或多或少留下了印象。谈到日本漫画,第一印象闪入脑海中的,还是高喊“龟派气功”等必杀技,或是诞生“要是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等众多名言的王道漫画。

黄碧诗(38岁)是日本漫画的真粉丝,一旦谈起日本漫画,她就会信手拈来,滔滔不绝。举凡说得出的漫画,《七龙珠》、《怪医黑杰克》、《灌篮高手》、《乱马1/2》、《棋魂》、《ONE PIECE》……都在她的阅读名单上。

黄碧诗从初中就开始看日本漫画,因为三位哥哥都看漫画,她也跟着看,一看就爱上了。

“当时有着课业压力,看漫画是一个可以正面舒缓压力的管道。而且,日本漫画的广泛题材、创意、怀抱的热血,对一位正属探索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90年代是一个没有网络和手机的年代,所以漫画深受学生欢迎。“那时候最热门的漫画非《七龙珠》和《灌篮高手》莫属,而女生追看的就是《尼罗河女孩》之类的。”

撷取正能量

幸运的是,由于家里经营漫画店,许多新旧漫画她可以随时爱看就看。同时,其大哥在台湾念大学,当年很多经典漫画都是他在台湾买的收藏品。

黄碧诗从日本漫画里获得阅读乐趣之外,亦撷取正能量。

“我在《灌篮高手》里看到了奇蹟是可以靠自己创造的;在《ONE PIECE》里明白了人生是可以有所选择,只要不放弃希望;在《PLUTO布鲁图》里,清楚了仇恨是不会创造出任何改变。”

日本漫画是黄碧诗生命中不同时刻的记忆符号,标记了她生命不同阶段的模样。她不确定漫画中的道理,自己领略了多少,又是否完整地贯彻在日常生活中,但是“热血、正义、坚持、梦想”这些字眼,却因为漫画而鲜明立体地存在她生命里。

“漫画没有非看不可的理由,也未必能因此让生命变得美好,这是选择与价值的问题。于我,没有漫画的人生,天马难行空、索然而无味。”

要她选出最能代表90年代的日本漫画,黄碧诗给了两个名字:《七龙珠》和《灌篮高手》。

“无论从销售量、最受欢迎程度、影响力、渗透层面或延伸的各种商机,这两部漫画都一一具备条件,在当年的漫画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个更大的指标是,这两部90年代漫画到现在,依然是漫画迷指定必看的‘漫画圣经’。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漫画,就该如此。”

故事多元创意无限

日本漫画是黄碧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她为之着迷至今有三个原因。

“日本漫画的创作题材浩瀚无边,这是日本漫画的骨架,运动、侦探推理、饮食、鬼神妖怪、心理学或医学等,所有可以预料和无法想像的现实或非现实题材,都可以成为漫画的题材。”

“第二,漫画里总有超乎想像的创意,这是日本漫画的肉身。有了题材,怎样布局、如何表达,往往是漫画家最大的挑战。挑战成功的创意故事,就成了阅读时最大的惊喜和震撼。”

“第三,故事中蕴含的意义,这也是日本漫画的灵魂所在,在享受阅读之后,可以理解故事要传递的讯息,或正面积极,或沉重严肃。这才是阅读漫画最深刻和玩味的体验!”

独特风格继续精彩

每一个年代,都有这个年代独特的文化风格。

“我觉得创作都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日本漫画亦然。现今网络很发达,发表作品的管道很多,所以冒出了很多年轻的漫画家,但是风格有待加强,且很多都属短篇,架构不出气势或故事的完整性。”

相比之下,黄碧诗认为,90年代的天才漫画家比比皆是,竞争性强,可以持续连载的作品,无论是在主题、风格、故事上,都有明确且独特的个人风格。

“我对90年代日本漫画最强烈的印象有两个,一是人物画风扎实细致,池上辽一、桂正和、车田正美、森田真法、千叶彻弥、原哲夫等,都在画风上花尽心思。”

“二是故事的吸引。虽然现在还在连载的精彩漫画有不少,但很多经典的漫画就在90年代成形,如《七龙珠》、《灌篮高手》、《单身宿舍连环炮》、《将太的寿司》、《金田一》等。”

看漫画不太设限种类的黄碧诗,特别想推荐荒木飞吕彦的《JOJO冒险野郎》系列。

“它以冒险和智慧打斗为主轴的故事,因为作者创造出一个可由人类的精神能量所引发出来的替身世界,使得故事显得独树一格。漫画里强烈独特的画风、另类的角色设定、创意的故事铺排,让这部漫画被誉为暴力美学的极致代表作。”

因为安达充认识棒球

日本漫画家当中,黄碧诗喜欢的有好几位,且都是她心目中不同风格的殿堂级漫画家:手冢治虫、鸟山明、浦泽直树、尾田荣一郎、井上雄彦、荒木飞吕彦、洼之内英策。

还有一个名字,在她心里面。“我特别推荐安达充。看安达充的漫画是在中学时期,而安达充漫画里以青少年为主角,对于梦想的热血追求和纯真的青春情怀,完全符合当时的心情。”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是因为安达充的漫画,才开始认识棒球。也是因为安达充的漫画,我开始向往与我毫无关联的甲子园球场,觉得青春就是要挥洒并无可避免的会留下遗憾。”

“安达充”是黄碧诗心中青春的代名词。她说,30年过去了,安达充依然以自己的步调和风格,坚持创作专属他的热血青春漫画。

“或许一段年少时光是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以致一个漫画家用超过30年的时间,来发掘、诠释、描绘它的美好与缺憾。感谢安达充让我的成长岁月,有了更立体的轮廓。”

拍成电影想像空间反而少了!

许多日本漫画都被改编成日剧或电影,从静态的画面转换到动态的影像,黄碧诗对此颇为接受:“遇到自己喜欢的漫画改编的,还是会选择观看。看过的日剧有《教头当家ROOKIES》、《料理新鲜人》,电影有《杀戮都市GANTZ》、《死亡笔记DEATH NOTE》等。”

然而,因为对漫画有一种执迷的喜爱,她还是最爱原著漫画。

“电影有不一样的说故事方式,需要把细节表现出来,把关系交代清楚,才能把故事贯穿起来又不突兀。我个人喜欢漫画给予的空间感和想像感,看电影反而觉得不够利落,节奏不适合自己,哈!”

她并不抗拒改编漫画的日剧、电影,透过其他媒介的带动能让更多人知道原著漫画,或有看原著漫画的想法,那是她乐于看见的。

黄碧诗以“一种创作上的艰难艺术”来比喻日本漫画。原因在于,它几乎都是先以连载的形式在漫画刊物推出,集合足够的集数后再推出单行本。

“漫画家需在有限制的规格下做天马行空的创作,所有的分割、背景、角度都必须计算精准,然后在限定的页数里完成故事。漫画家就是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固定每星期创作出一章节的精彩故事,这就是漫画家伟大的地方!”


银河星星再遥远少女仍爱追…

在90年代,简直就是偶像呼风唤雨的璀璨年代。当年香港的四大天王,气势可说是空前绝后……

每个少女心中,似乎都必须有个帅气男偶像来喂饱情窦初开的心,才算是没白白度过青春期。叶彩云就是其一:“他一出道我就喜欢他!从小学一直喜欢到现在!”

这个“他”,就是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

“当年他那首《对你爱不完》红到不清不楚,就是那时候开始喜欢上他。为什么会喜欢郭富城?很简单,帅啊!跳舞又好看,年龄小就是肤浅,呵!”

紧身牛仔裤、夹克,搭配电眼及帅气微笑,还有那标志性的“冬菇头”发型──当年,叶彩云的少女心,就被那样的郭富城给融化了。

她说,除了帅气,富郭城往后的努力,都是许多人有目共睹的。

“四大天王各有特色,郭富城的特色就是帅、爱跑车、会跳舞、换女友像换衣服,还有就是永远都会把‘这里’讲成‘杰里’。”

近距离接触,故作镇定!

“当年还小,都是听哥哥买回来的卡带。稍微大一点,才会自己去电影院看他的电影。”2013年,一直都是粉丝的叶彩云,终于有机会去香港观赏偶像的演唱会,长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

90年代当红歌手发片量都很密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偶像还会有各式各样的照片、海报等出现,粉丝一边数着手中的零用钱、一边烦恼究竟该挑什么款式。

“我记得那时非常流行印有艺人肖像的衣服,我拉着妈妈,一定要她买印有郭富城肖像的T恤给我。那时妈妈可是万分不愿意,可是我是千万分一定要买,哈哈!”

除了四大天王,林志颖、小虎队等,也是当年少女们们的偶像。不过,叶彩云当时比较排斥林志颖,很怕这位偶像的竞争对手抢了偶像的粉丝。

从小学生、少女成长到现在已是两位孩子的妈妈,叶彩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和郭富城见面。在她心目中,偶像就是遥不可及的人。

“可是,没想到后来我进入媒体行业,然后竟然可以见到本尊!那种心情就像是梦想成真,同时内心沸腾,可是碍于当时的媒体身份,只能故作镇定咯!”

网络世代偶像如朋友

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偶像,是少女们的青春回忆。不过,当年叶彩云和朋友讨论的并不是郭富城:“我的朋友们都不太会欣赏郭富城,哈!反而我们比较常讨论日本男星。”

比较90年代和21世纪的偶像,她认为,现在最明显的就是有了网络,粉丝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偶像的最新状态,偶像也好像变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互动。

“这年代的歌迷真幸福,而我的偶像很明显还是停留在那个年代,因为他完全没有任何个人社交媒体的账号,所以他依然是如此遥不可及啊!”

谁是香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并非偶像团体名称,而是香港媒体给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四位天王级明星的称号。这个称号始于1992年,四人几乎垄断了香港娱乐圈近十年,横扫每年年终乐坛各大颁奖典礼。

刘德华、张学友、黎明三人,当时所属的唱片公司是宝丽金(现在的环球唱片),而且在香港就已经在戏剧、歌坛上有了名气,唱的也几乎都是抒情歌。

郭富城比较不同,他原本在香港只是默默无闻的舞者,但在1990年时被相中,在台湾拍了“被泼一杯水之后露出无辜眼神然后骑摩哆追爱”的摩哆广告,引起大批少女的好奇心。

后来,台湾飞碟唱片趁势找他出唱片,以载歌载舞的歌曲《对你爱不完》作为主打,让他成功成为少女的新偶像,之后顺利红回香港。


留歌作纪念一场青春一场梦

90年代也是台湾流行音乐的巅峰年代,每当昔日熟悉的旋律响起,经历那个时代的人会随着歌声回到从前……

对于八字辈来说,9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伴随着他们一路成长,而这也正是华语流行音乐最好的年代。黄晓珍,便是这个年代的听众。

“大概是13岁左右吧,因为我哥哥买了王杰的专辑,无意中听了他的歌,再加上当时的电台经常播放他的歌,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喜欢他了!”

1987年,凭著《一场游戏一场梦》出道的王杰,即刻当红至90年代中后期,凭著浪子气息席卷广大少女心,包括当年的黄晓珍。

“王杰的代表作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他的歌,而第一印象往往最深刻。”

只会默默支持

学生时代喜欢上的偶像,会去关注他、崇拜他,每当他发行新专辑的时候,都会想要买卡带。“不过,学生没那么多钱,只好省吃俭用,把零用钱存起来,然后买专辑支持偶像。”

有做过疯狂追星事蹟吗?她说没有,相较于现代粉丝送礼物,甚至飞到国外观赏偶像演唱会,90年代支持偶像的方法充其量就是买他的卡带或CD。

“除了买专辑,也有收集他的剪报。还是学生嘛,没有经济能力,不允许我做任何疯狂的事情,哈!而且,我也不是那种疯狂的歌迷,只会默默支持他。”

虽然随着自己的成长和际遇,后来没有再以“王杰迷”自居,但是当年迷王杰时让她听着卡带跟着哼哼唱唱,或者在毕业纪念册上抄写偶像的歌词,都成了美好的青春记忆。

90年代他们也很红…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90年代,少女们的青春情怀,都记载在音乐最美好的年代,她们曾经追过的偶像……

男偶像神话

不少香港歌手挟著偶像风气在华语流行乐坛窜红,如孙耀威、钟汉良、陈晓东、草蜢等。小虎队的清新形象掀起追星热,随后的“台湾四小天王”林志颖、金城武、吴奇隆、苏有朋也都男女通吃。

同时间,浪子系偶像王杰和齐秦、“情歌王子”张信哲等,也留下经典的音乐风格。

玉女偶像

承袭80年代“玉女掌门人”长发、大眼的风格,“飞鹰三姝”年纪最小的伊能静,人气从80年代横跨到90年代,“少女队”徐若瑄、“军中情人”方季惟、以《变心的翅膀》红遍街头巷尾的陈明真,以及孟庭苇、林叶亭、王馨平都是经典代表。

90年代后期,香港歌手杨采妮以阳光甜姐儿形象深植人心,周慧敏则成为男孩们永远的梦中情人。随着90年代后期民风渐开,苏慧伦、范晓萱、徐怀钰等另类玉女相继出现,也正式宣告偶像新世代的来临。

都会心声代言人

90年代也兴起“都会女子代言人”,比如《梦醒时分》陈淑桦、《飘洋过海来看你》娃娃、《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领悟》辛晓琪、《我愿意》王靖雯、《泪海》许茹芸、《很爱很爱你》刘若英等,都创下不少经典。

另外,“都会男声”也各拥魅力,《让每个人都心碎》的黄大炜、“国民歌王”周华健、“情歌王子”张信哲、美声组合优客李林、童安格等,皆留下一首首流行永远的情歌。

百家争鸣的创作年代

90年代是流行音乐创作盛世,个人创作乃至乐团皆大放异彩。此时涌现出来的乐团有伍佰&China Blue、陈升与新宝岛康乐队等。

滚石唱片在当时为全盛时期,李宗盛、林强、周华健、郭子、伍思凯、庾澄庆、黄韵玲等词曲作品传唱度高;退伍重返乐坛的张雨生,也成功打造出《姐妹》的张惠妹。


文字里找到诗般情怀

少女情怀总是诗,每一个少女情怀,几乎都对爱情有向往。90年代的书店、租书档,总会有张小娴、亦舒、深雪、张曼娟等言情小说摆在一堆,丰富枯燥乏味用功读书的学生时代……

张小娴从暗恋走向禅味

本地作家邓秀茵的少女心,就被言情小说滋养著。在她大学先修班的时候,恰好香港当红女作家张小娴的作品,开始被引进大马。

“我喜欢逛书局,看到《面包树上的女人》、《三个A CUP的女人》,觉得书名特别,看故事简介也觉得很有兴趣,就买下来看,就这样成了张小娴的粉丝了。”

找到共鸣

在更早之前,她阅读亦舒和琼瑶,欲转换阅读口味之际,“张小娴”就这样恰时出现。

“张小娴的文字和情感细腻,很生活化。那时候,还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没有勇气跟自己喜欢的男生表白,而张小娴那时候写了很多女主角想跟心仪的对方在一起,但又不知要怎么办的暗恋故事,读起来总觉得这和自己的心境很相似。”

同时,张小娴的作品充满异国氛围,让当年向往国外却没有机会出国的邓秀茵,在阅读的字里行间里,满足了憧憬与想像。

直今,邓秀茵仍是张小娴的粉丝,也有跟随她的专页。“她的书还是会买,即使没有时间读。有时候在想,如果我也有这样的粉丝,哈!”

她说,早期张小娴笔下的女主角很执著,后期的小说却减少了暧昧情爱,女主角无常看待爱情,多了几分佛学的味道。

从每一位喜欢的作家的文字里,邓秀茵汲取了养分。“亦舒知识很广,张小娴的文字和情感细腻,深雪直接和言词锋利……她们都有我喜欢的部分,我希望能从她们身上,去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去年,邓秀茵创作其第一部爱情长篇小说《爱,一直在这里守候》之时,为了寻回学生时代蠢蠢欲动、单纯的思绪,她特地重温《荷包里的单人床》,并且参考书里以书信形式展开故事的手法。

亦舒笔下港女成熟世故

亦舒小说最吸引颜碧霞,是简洁的文笔,不囉嗦、不婆妈,相当写实,反映了香港的社会状况。“她的小说很写实,不太梦幻,很靠近生活。”

颜碧霞对亦舒小说的感情,始于初中。早在小学六年级,同学们在传阅岑凯伦的作品,所以她最先是看岑凯伦小说,然后13岁的时候,亦舒进来了。

“当年看的亦舒小说,都是从书店租回来,然后在同学之间传阅,分担费用,或者交换看。当时能找到的亦舒小说,都看了。”

颜碧霞当年就读的是国中学校,图书馆极少中文课外阅读书本,书店就成为她看中文书或小说的唯一选择。

描绘面具后的人性

“那时候,亦舒小说的封面设计也很特别。”书的封面上,都是细长女人的身影,这已经是亦舒小说的标志了!“我看了亦舒大部分的作品,直到今天,还是很喜欢。”

亦舒作品当中,颜碧霞印象深刻的是《画皮》。“这本书深刻描述人们在社交中无法放下面具,带上面具的人们比没带上来得自在,或许是自卑感作祟吧!”

亦舒对书里的女主角着墨不多,往往数言带过,但是已让读者领略到“美丽脱俗,懂事又成熟世故”的神韵。

“我觉得亦舒笔下的女主角是港女的化身,懂事成熟世故,也带有一点傲气。这么多位女主角当中,我想,我比较喜欢《画皮》里的文昌吧!她脸上有疤痕,需要戴面具,后来遇到了元师傅学习化妆技巧,从中获得很多启发,最终放下了,豁达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也懂得保护自己,我喜欢!”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