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STEM回到未来 知识开创新生活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学习现场‧STEM回到未来 知识开创新生活

报导:方俊心
摄影:刘洁云



最近上映的科幻片The Martian(火星任务),恰到好处地揭示了“STEM”的重要性。当主角Mark被遗弃在外星球,独自面对整个宇宙,他不但没坐着等死,反而——掏出他所有的STEM知识,创造一个让自己得以存活下去的环境。

STEM是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的缩写(Scien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长久以来,我们多把它统称作“理工科”。

回顾人类历史,原先我们的老祖宗住在这个地球上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闪电打雷会惧怕,毒蛇猛兽不知如何分辨,更不用说耕种、医疗、制作道具以利人生等。当他们从经验里归纳出法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了代代相传,人类的生活才变成今天舒适的样子。STEM的应用,实则从来不曾在我们的生活里缺席过。

这两年为了赶上经济转型,我国开始大力提倡STEM教育,目标设定为60%的学生选读理科,并希望他们将来投入相关行业。在10月10日一场由Eduspec公司举办的“STEM:回到未来”论坛中,三位身兼业者和指导者身份的专才,为与会者剖析了他们所观察的现象,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STEM教育走了多远?



教学方式与生活有隔阂

“他们(年轻人)从一条损坏得厉害的路走来,我们需要费同等的时间重新训练他们。”这是博大和拉曼大学前教授郑景中的感慨之音。

郑教授是电脑科学专才,擅长程式编码,时常有机会跟年轻人合作。他认为,我们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跟真实生活有隔阂,而且各个科目独立传授,把STEM切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尤其受到互联网时代影响的年轻人,难以把事情统整在一起思考、运用,然而STEM知识是互相关联的,大家应把STEM看作一个整体来学习。

他建议,STEM教育从学前年纪就可以开始进行,比如当孩子被热水烫到,从事件往下延伸,你可以问,为什么会烫到?几度会烫到?如果不想被烫到,该怎么做呢?“这就是科学(S)。”

之后你想到戴手套就可以避免被烫,这便是科技(T),“或者制作一个新东西避免被烫,这便是工程(E)的介入。”工程介入需要数学(M)的计算,“最后可能你会想要利用不同的材料来设计,这就是在STEM之上再加个创新(innovation)了。”

他强调,STEM不应只被视为校园里的“学术”,它也应从“创造就业机会”的角度来思考。六年前,他跟同道在印度开始进行一项支援妇女再就业的社区活动,透过教导她们程式设计,希望她们掌握了以后能在家工作,改善生活。

好思维带出好产品

如果不把我国跟先进国比较,只限在东南亚区域里,黄顺发指,我国的STEM工业恐怕“落后泰国一些”。

黄顺发在32年前加入丰田汽车(Toyota),在位期间设立了国内汽车工业第一个客户语音服务中心,业界暱称他“丰田先生”(Mr Toyota),是丰田的前资深总经理。

他认为,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绝对有机会、有潜能推动我国的STEM工业更上一层楼,前提是我国的教育必须“更有创意、更创新”,而且这些重任不只落在教育部肩上,校方、教师也非常关键。

他表示,培训新人时他常传达一项讯息——技术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科技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思考,掌握“好思维带出好产品”(good thinking lead to good products)的哲学,个人才能够在STEM领域里持续发挥。

“不要墨守成规。如果你看到一件你可以改变的事,就设法改变它。如果你看到一个问题而别人没看到,改变它便是你的责任。”

选择归国接受新挑战

冯伟洪是科技企业家,中学与大学时代分别在新加坡和墨尔本度过,曾获澳洲最佳年轻企业家奖、墨尔本前一百最具影响力人物大奖。两年前他回到马来西亚创业,主事中小型企业的云端管理系统。

家人大多数在澳洲定居,问他为何偏偏回来,答案令人莞尔:因为墨尔本已经没什么急待解决的问题,即使有,也是完善脚车租借系统之类。但在我国,打开门,你家隔壁可能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等着你用STEM知识来解决。喜欢接受挑战的他,尤其在这国家力求转型、改变之际,希望回来参与其中。

他觉得具备STEM的知识的人,比如科技人才,能够把抽象的想法转换成一种对人们有用处的具体事物,像研发出智能手机,使后者成了随身迷你电脑,让远端作业变得更容易。

某次在我国一场科技新兴企业的就业博览会中,他发现现场两百多个摊位,竟然都有程式开发与设计师的职缺,而这些企业愿意开价4千到1万2000令吉之间来聘用这些专才。因此他认为,我们现今是处于“令人难以置信地缺乏专才”的阶段。

种竹子可卖也可防洪

STEM可以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不妨再看看以下发生在我国和埃塞俄比亚的例子:

计划名称:Bamboo Cultivation(竹子栽种)

策划单位:Sri Mas, Malaysian Agroecology Society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Intensification(马来西亚人的生态农业社)

竹子曾是我国重要作物,除了可食用,人们还用它来盖房子、造竹筏、制成日常生活用具。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植物几乎被我们遗忘,除了偶尔用作造园景观,它们最原始的功能已经难以回溯。

Sri Mas,一个主要由国民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Facul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KM)组成的非营利组织,正在我国的郊区里悄悄进行农业革命。他们的目标是协助人民打造可永续经营的生态农业环境,其中一个计划,便是倡导竹子的栽种。

为什么呢?每年东北季风肆虐时期,我国东海岸就成为龙王的子民,大城小镇被浸泡成一片汪洋。大家对去年的水灾还印象深刻吧?Sri Mas倡导栽种竹子,因为他们发现当水灾来临时,栽种在河边的竹子可以作为降低洪水破坏力的第一道防线。而当洪水减退,这些竹子并没遭连根拔起,反而依然牢牢抓紧脚下的泥土,为水土保持贡献一份力量。竹子易长,且具有经济价值,栽种竹子可谓一举多得。

此计划目前在积极研究和推广中,希望能快速在各地推行起来。欲知详情,请浏览www.sri-mas.org

瓦尔卡水塔收水气化净水

计划名称:Warka Water(瓦尔卡水塔)

策划单位:Warka Water团队,由Arturo Vittori(阿特若)主导

埃塞俄比亚境内多高原地形,水资源是一大挑战,约有6000千万人无法取得干净的水源。在无法掘井取水处,人们只能带着桶,跋涉数小时去取水,而这些水不一定适于饮用,时常造成霍乱、痢疾、伤寒等症状。

有一次,意大利籍建筑师Arturo到该国旅行,了解了这种现象以后,他提出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制造一个能够向大气收集水分的集水器“Warka Water”,使人们免于缺水之苦。

Warka Water的运作原理是收集空气中的水气,把它们凝结成水珠,再经过滤,最后变成适于使用的干净水源。经过Arturo与团队从2012年至今的研发,Warka Water只需要四个人用一周时间就能完成,每天为当地人收集约100公升的水源。

此计划目前在招募志工,详情请浏览http://www.architectureandvision.com/warkawater/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