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馆‧创意窝助艺术家圆梦 本土创作走向国际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时尚馆‧创意窝助艺术家圆梦 本土创作走向国际

报导:黄美仙
图:受访者提供



年轻人总是希望在事业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特别是“创意”无限者,对设计充满向往,无奈市场的“吸收力”并无想像中好,最后的最后,惟有将热诚搁置,向现实低头。

郑庆源、叶孙鸣及罗美玲这个铁三角组合,了解在我国从事设计、艺术创作人士的苦处,便共同建设理想,担任在大马实践首个整合本土艺术创作资源的幕后推手。

郑庆源(Key Tey)、叶孙鸣(Abner Yap)及罗美玲(Katherine Low)这个铁三角组合,各施所长,致力于推动本土原创设计的发展,并推往国内或亚洲,甚至国际,目的是让全世界看到大马优秀的创作人,以及原创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提升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这份理念是以“创意窝”(Creative Volts),这个设计艺术推广平台来实践。他们带着大众的期望,将它作为一种力量推到前台,成为当下艺术生态的中坚力量。

“创意窝”不断发掘并栽培本土创作人才,透过不同平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积极寻求任何跨界合作,开发更多可能性商机,扶持创作人才和作品融入市场,成为本土艺术创作力量的中流砥柱。

他们三人合力经营一家网络设计公司已多年,在业务上获得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共享理想为本地创作献出力量。就在2013年,他们三人以行动实现了理想。

“这段时间,我们所做的项目、整体规划运作,获得众多艺术家和行内专家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也是在大家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项目。”叶孙鸣拥有良好口才,是此任务的宣传公关。他坦言,过程中也会面临众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持续发展?

他在想,不管什么样扶持方式,对艺术家来说都挺好。无论是创作、宣传推广、国内外巡展,或者直接给予资金支持,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都能带来实在帮助,对他们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因此,当他们选择了比较认可的艺术家后,就保留长期持续性互动,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追踪,与艺术家建立彼此信赖的合作关系,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平台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一起成长。

自我创作表达很重要

现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面貌(或者说风格),大体上可分为三方面,一是社会日常经验的表达,二是自我个体意境的营造,第三个是借鉴吸收一些知名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大师的某些创作因素。但每个青年艺术家都在不断探索思考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找到一个点来阐释自己的作品,因此作品的表现方式呈现多元化,很难归纳在什么流派底下。

最主要是艺术家的独特想法、创新能力,第一次看到作品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艺术家要有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表达方式,对自己的艺术观念思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关注青年艺术家,就是关注艺术创作的未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整个艺术行业对青年艺术家的重视,对当代原创艺术的关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会产生革命性影响。我们作为刚刚起步的青年艺术家项目,希望有更多机会听取大家的经验和意见,共同探讨青年艺术家推广的新方法、新模式。

设立培植平台 推广大马艺术文化

“本土”原是这个概念的雏型;志在提供平台让所有具热诚、爱画画的创意艺术家投稿。所有作品不作筛选,同时也没有后续跟进。当初“面市”时,模式比较新颖,但基于后来定位更加清晰,考虑到把这平台走得更长远,甚至或有机会走向国际化,主动接触不同种族的设计师加入,提供彼此学习的机会。

“那时我们发现,好像只有华人有留意到我们,事实上,我们并不设任何界限。从最初的摸索阶段,我们再进一步开创另一个模式,注入大型活动,让大家关注到当代艺术、关注到我们的艺术家。”过程中是经过不断摸索,同时也便于操作,于是改名为“创意窝”(Creative Volts),对大马艺术今后的发展,或许会有不小的助力。

提起设计艺术推广平台,通常会想到是院校或者企业推动;这3个人创立这样一个推广平台,想要实现什么呢?

原因很单纯:作为一个在非牟利组织,“创意窝”蓄意成为一家集艺术、设计、创意生态圈,一个可持续培植力量,成为具影响力的本土当代艺术推广平台。

它是一个为大马新锐艺术家提供支持的培植跳板,让所有新锐艺术家的创意及贡献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各领域提供欣赏艺术的捷径,提升我们对设计艺术的理解。

郑庆源在受访时表示,最初是为了给艺术家一个机会,因为太辛苦了,尤其是恰逢经济危机,不但市场凋敝,从事设计、艺术的年轻人本来就没有机会展现自己,此刻更糟糕。我们就想自己做一个平台,帮助年轻艺术家,让大家知道在本地也有很多人才,有很多好东西。

重拾设计师信心 郑庆源:不埋没人才

他们也注意到,近来有很多艺术推广平台不断涌现,不同的是,作为本地“带领者”的“创意窝”,其推广平台更加细化和多元化,并且深入和关注青年艺术生态的不同层面和各个阶层,拉平了青年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更多青年艺术家被发掘和支持的可能。

郑庆源在谈到举办这个平台的初衷时表示:“在国外,类似的设计艺术推广平台有很多,能有效对整个设计创作市场状态作判断。”

反观在大马,没有一个固定平台,艺术家本身也无法判断在艺术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启发他想要做一个整体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是实现信息的互动和流通。

郑庆源会有如此现实的想法,可是与他的经历有关。从澳洲留学归来后,便投入多媒体设计教学工作,多年来培育不少设计、艺术新秀,但也接获不少人的申诉。

“我们最想做的事,是不埋没人才!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绘画天才或者有天赋的设计师,因为没有钱或没有人发现,而被埋没了。”他坦言在个性上不乏现实主义元素,无论任何作品都有其价值。

他说,不少具有设计才华者,基于面临生存问题,都从事其他领域的正业,惟有在业余时间依然不放弃设计的嗜好。“所以,这是我们做这样推广平台的动力,目的是要让大家重拾对艺术的信心,我们愿意扛起这个责任。”

应有价值观 自我要求讲究品质

具体来说,艺术家推广的层面,还是以展览为主要方式:“发现很多青年艺术家对自己没有一个肯定的价值观,随随便便就把作品交上来,抱着只要有人要我的作品,其他事情也不太计较了。”

“打从他们投入社会,就要有意识每个作品的诞生是不能马虎,必须做出品质,也要获取应得酬劳。”这也是他们向外表达的声音。

经过三人的致力推广,整体上看,不少参与的艺术家和作品,已经得到行业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为免隐藏过度消费青年艺术家概念的危机,他们极力为创作者争取合理酬劳。

“我们最初的想法,还是要为本地艺术家做点实际事情,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充分调动长期积累的行业资源,拓展适合青年艺术家发展的可行性机会。”

在社会发展迅速和变革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方式表达,记录年轻一代艺术观念和时代发展碰撞拼发出无限可能,发现有价值的文献作品及艺术人才,建构具有历史文化品牌,又具有当代文明气质的国际艺术展览品牌。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