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發佈恐襲不留痕跡 互聯網助長恐怖主義

(吉隆坡27日訊)反恐學者施密德說,互聯網有6大因素,直接助長恐怖主義歪風。

他說,互聯網無國界,任何人都可以在不透露真實身分和所在地下發表言論,而恐怖組織領導恰好就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不留痕跡向屬下發布指示在某個地方進行恐襲。

他指出,恐怖主義者除了喜歡透過自殺式炸彈襲擊發動空襲,同時也經常進行“網絡恐怖襲擊”,襲擊這個高度依賴互聯網和諮詢科技的社會。

施密德今日在全球中庸行動基金主辦的反恐怖主義講座上,這么說。其他出席嘉賓包括全球中庸行動基金會主席丹斯里拉查里,以及國際高級伊斯蘭研究學院(IAIS)副總執行長莫哈末阿占。

施密德也是聯合國反恐特別小組前主任,他說,互聯網同時也可讓這些恐怖主義領導和其支持者打破地域界限,同時透過互聯網向網民“洗腦”,灌輸不正確遭到歪曲的訊息。

透過互聯網籌經費

他說,恐怖主義者同時也可透過互聯網籌募營運費用;同時,他們也可利用其它應用程式如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為下一次的恐怖襲擊事先“勘察場地”,或透過互聯網駭入政府官網宣揚恐怖主義歪風。

“互聯網真的是為這些恐怖主義者提供了許多便利,他們幾乎是靠互聯網走天下,例如他們可以上網搜尋如何製作一個炸彈,待製作完成后就可以去進行恐襲。”

為脫離恐怖主義者留一扇門

施密德認為,社會大眾應該“留一扇門”給脫離恐怖主義活動的人士,讓他們能重新融入社會,以全新的姿態過新生活。

他說,這些人把恐怖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想像成一個什么事情都很完美的烏托邦,但去到當地后才驚覺事實並非如此。

他續說,這些人也因期望不如預期而開始后悔想脫離恐怖主義,想回家過原來的生活;這些人回到來后,就要看社會怎么看待他們,到底是可以接受還是將它們排斥,將他們看成是異類。

“但畢竟這些人的思維已經給恐怖主義‘侵蝕’,要讓他們改變思維回到正軌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必須靠社會慢慢引導。”

2015年參與恐怖主義活動預計人數
國家 聯合國接獲報告的預計人數 其他組織預計人數
突尼西亞 3000 7000
土耳其 1300 1000
摩洛哥 1200 3000
馬爾代夫 200 20至100
阿爾及利亞 170 200-250
馬來西亞 60 近100
印尼 50 150至500
巴基斯坦 0 330
卡塔爾 0 15
菲律賓 0 約100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