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印印腳:催眠查案
寶萊塢電影《罪》(Talvar)說的是一宗發生在印度的雙屍案──一位少女與她家的僕人被人謀殺,父親被控殺人,母親是從犯,兩人皆判有罪,必須坐牢。
電影從兩個角度來拍這起刑事案,首先調查這起案件的警官的結論是另有他人才是兇手;當這名警官被撒職後,由另一名警官接手調查,結論是父母嫌疑最大。而兩位警官查案時,皆採用注射藥物催眠套話的方式。
有趣的是,差不多同一時期上映的好萊塢電影《邪靈刑事錄》(Regression),也是有關一宗刑事案,這兒則是父親被女兒指控性侵,但父親完全沒這個印象,但他不敢說自己沒有做過。於是,查案警官找來心理學家,以催眠方式追溯這位父親潛藏心靈深處的秘密……影片最終的結論是催眠套話並不可靠,問話者可以把自己要的結果“植入”被催眠者腦海中,以得到自己要的結論。所以,美國法庭後來不接受催眠套話的結果為呈堂證據。
《邪靈刑事錄》的案件發生在1990年的美國小鎮,《罪》的雙屍案則發生在2008年的印度,時間上隔了近20年,但這個被指不可靠的查案方式,看來在21世紀仍舊被採用。
就片論片,這兩部都是不錯的電影,《罪》雖是年輕導演美娜高薩(Meghna Gulzar)的作品,拍來平穩務實,只是欠缺神采。《邪靈刑事錄》則是西班牙導演阿歷杭德羅阿梅納瓦爾(Alejandro Amenabar)拍的美國片,與他自己的其他作品比較,成績不算標青,但還是比《罪》出色得多,畢竟是由拍過不少好評電影的導演掌鏡的。
不被接受為呈堂證據的查案方式,仍舊被採用,或許現代警官是希望從這個方式找到新的查案線索,從而可以破案。但《罪》透過警方查案的過程與互動,不言而喻點出了他們幕後的權力鬥爭與較勁,甚至先入為主的觀念,如認定嫌犯為了家族名譽而殺人,還有警方不專業的查案方式,都有可能造成冤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