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捧著書,不管吃飯還是睡覺,皆手不离書,讀書讀到這樣著迷,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有一種情形叫著“讀死書”。
“讀死書”是貶意,意指除了書上知識外,其他的常識等都不懂,而一般人所指的書,即是課本。因此,當被人說“讀死書”時,實在不用高興。
說實在的,我國教育制度是填鴨式教育,學生沒有被鼓勵創新發問,反而最好是乖乖听話,默默接受老師的指導,背下可獲分的關鍵字眼,考取佳績,為校為家門增光。
課本以外的學識,懂或不懂,根本不是重點,因考試成績,是焦點所在。很少人會關心孩子對常識的掌握,人們開口閉口說起的,不外是考了多少科A?在班上考獲第幾名?大人關心的問題,全與課業成績脫離不了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造成了學生一窩蜂的追逐成績,考獲越多A,分數拿得越高,就是越優異的學生,那怕這名學生,根本不懂首相的名字、日常生活上的大小事物,都需依靠家長的處理等。他或她的品行、身心發展等,這種與A不相關的東西,更沒人會去關注。
只關注課業表現的優異生一告別校園,往往就變得什麼都不是了。人家談起時事動態,他們不懂;人們談起生活自理,他們也不懂。
在進入頂尖大學或申請獎學金面試時,有些問題刁靈古怪,不是單靠成績拿A就能合格的。
我們是時候關注學生們在各方面的平衡發展,不能只重視課業成績罷了,因那已不足以應付時代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