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 廈語光影 孤女小娟
特約:張吉安
上世紀1949年新中國成立,共產黨解放軍佔據了整個大陸山河,在閩南海域的廈門、漳州、泉州一帶的戲曲演員,有感暗湧的文化浩劫,紛紛乘船逃到香港避風頭,在異地恰好遇上了粵劇電影的熱潮,被香港電影片商召集到七日鮮片場,讓原本只在戲台上粉墨登場的薌劇,凝聚成黑白光影的廈語片。然而,在語境隔閡下,大多數廈語片不曾在港台放映,電影拷貝都直送東南亞影院,主攻新馬泰的閩南群眾。
誕生於1939年中國汕頭的女娃“黃裕君”,在二戰蹂躪時期,父母無力養育,將她賣給一個福建廈門戲班的班主當養女。後來,小女娃長大了改名為“君海棠”,隨著梨園子弟到處漂泊走唱。1949年,她也隨著戲班紛紛過埠到香港討生活,但閩南戲曲在廣粵普及的香港難有作為,大部分梨園子弟為了求存,唯有改行,有者就轉到粵劇電影當道的電影片場跑龍套。在
1955年,香港出產的廈語片在東南亞市場蓬勃一時,正逢花樣少女的“君海棠”,被香港華廈電影公司相中演出處女作《兒女情深》,以致於新馬一帶的閩南人都迷戀一個猶如鄰家少女的“小娟”,在短短的6年廈語片風潮,拍攝將近40部電影,從戲曲劇目、民初到時裝劇,均以正腔廈門話來念白唱作。可惜廈語片好景不長,面臨華語片搶灘下,“小娟”在1961年加入邵氏影業演起了黃梅戲,公司為她取了一個新名字——凌波。
綵樓配
薌劇電影|黑膠原聲|1955年
演繹:小娟、清河
民間戲曲敘述才子佳人,為情忠貞不移的典型劇目,電影【綵樓配】是依照福建薌劇的文本【呂蒙正與劉月娥】改編。故事講述北宋劉員外掌上千金月娥在綵樓拋繡球覓情緣,對窮書生呂蒙正一見鍾情,特意將繡球拋向對方,兩人定下婚約,劉員外力阻不果,繼而將兩人逐出家門,月娥與蒙正身無分文,只好到偏僻的破窯私定終身。
【綵樓配.千金入窯(都馬調)】
歌詞選段:
劉月娥:破窯淒涼情景悲,四壁蕭條難得棲止,舉頭看上天,愈看喉愈滿,屋瓦破得無剩幾斤,樑角剩無幾枝,風吹日曬無處閃避,落雨更是無處企起,蜘蛛絲掛在叮呤懸,土地生青苔,三腳破桌靠壁邊,兩三塊跛足搖船椅,愈看目屎愈滴,君你再度這種苦日子。
呂蒙正:小姐你為情為義,忍將富貴榮華來拋棄,蒙正感激無己,心中慚愧又羞又恥,想我苦命自怨自卑,綵樓配親事出無意,今累小姐,好命轉移,跟我淒慘無了時。
小娟之歌
廈語歌曲|黑膠原聲
1962年|演繹:小娟
1961年正式過檔邵氏電影,告別“小娟”時代的廈語片,同時,舊東家華廈電影公司也在廈語電影熱潮稍退而面臨結業之際,將“小娟”演繹過的薌劇短曲和廈語時代曲結集成“小娟之歌”,一口氣出版了6張,當中收錄了部分只在新馬上映的電影《假鳳虛凰》、《金鳳姑娘》、《王先生拜壽》的電影歌曲,顯然,這一批黑膠唱片只限流通於東南亞市場。
玉鯉緣
廈語電影|黑膠原聲|1961年
演繹:小娟·清河、衚衕
這是小娟過檔邵氏電影改名“凌波”前的最後一部廈語電影,故事移植自福建薌劇的文本《田素貞之金玉鯉緣》。尚書之女田素貞與吏部天官公子王清明訂親之日,獲賜一對珍奇的金玉鯉為婚憑,可是定下婚約數日之後,王府失火,天官也因此葬身火海,至此家道沒落,尚書為撇清親家關係取消女兒的婚約,田素貞極力挽救這段苦折,以池中的一對金玉鯉與父親反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