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出遊熱(上) 收入增加.放寬簽證.人民幣升值 中國人最愛旅日韓
整理:許雅玲
圖:本報資料中心
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中國出境(包含中國居民進入港澳台地區)的人次,突破1億,達到1.09億人次。
世界旅遊組織還預測,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出遊人數將持續上升,在2020年達至2.5億人次。
中國人出遊熱,龐大的人群和經濟價值,已吸引全球眼光,就連全球第一大
經濟體──美國,也看中中國遊客的潛能,將2016年訂為中美旅遊年。
自2002年以來,中國人出境遊人次,保持著17%的複合增長。
而在剛結束的十.一長假,中國人外遊的市場規模,比去年增加15.1%,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包括日韓、台灣、泰國和美國。
前往台灣的人次相對穩定,遊覽日韓的遊客人數更是熱爆,但有興趣到港的人數有冷卻現象。
金棕櫚咨詢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1至5月份)熱門目的地,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韓國、台灣、日本、中國十香港、泰國、法國、意大利、瑞士、中國澳門和德國。
旅港遊客跌50%
邁入6月,韓國受”MERS“事件影響下降至第二名,日本登上榜首。香港因為“反水客”的衝擊,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遊客人數下滑超過50%。
報告分析,中國人收入增加和出境條件放寬、人民幣升值,是驅動中國出境游,穩定發展的三大核心動力。當中,經濟發達的廣東、浙江、上海,佔據客源地市場前三。
財大氣粗可以任性
國際間流行著一個有錢便是大爺的故事:一個中國女遊客叨著煙,進入米蘭著名時裝店,當她被要求熄煙時便說,如果允許店裡吸煙,就買20個包。最終,女人得到一個灰缸,店家當天也賺取很高盈利。
北京碧山國際旅遊公司總裁張玫坦言:允許這種行為是一把雙刃劍──富有的中國遊客不斷越界,不幸的是,某些地方向他們的意願屈服了!
在不少外國人眼中,中國40歲以上的人,大多患上“有錢就能獲得尊重“的毛病;年輕人在入鄉隨俗上,做得較好。
來自德國的中國出境游研究所所長阿爾特博士說,“中國遊客在最後一分鐘,要求到米其林星級餐廳進餐,當然不成,他們便不開心,因為認為有錢可以得到一切。國際市場上的遊戲規則有點不同,提前計劃是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
愛遊歐洲馬新「失寵」
從旅遊目的地結構來看,受匯率下降,一部分國家力推免簽政策、快捷簽證措施等多重因素影響,選擇短線游(6小時以內航程)的較多,雖然,泰國仍是”最愛“,但熱點目的地,已從東南亞轉向日韓。
不容小覷的是,歐洲的中國遊客,也快速增加,比如旅遊線路完整的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增幅都在80%以上,其中德國增加1.7倍以上,成為歐遊的一匹黑馬,歸功於簡化簽證政策,個別領館甚至已實現48小時出簽。
在中國遊客心目中,逐漸喪失吸引力的地區包括:大馬、新加坡等。其中,大馬從第6位(2013),下滑到至第9位(2014),今年更跌至第18位。
業界人士分析,大馬旅遊業的大震盪,主要和近年發生的空難有關,加之,中國出境游市場的逐漸成熟,旅遊目的地一增多,必然分薄東南亞地區的旅遊市場。
不文明行為各國頭痛
中國人出境游爆買,增加旅遊國的外匯收入,可是,一部分中國遊客不文明的行為,也讓各國頭痛。
《廣州日報》派出記者到澳洲和英國,收集“老外眼中的中國遊客十大陋習”,包括大嗓子吵鬧、自助餐打包、在國家公園偷走蜥蝪、在酒店外大耍太極吵醒別人、愛講價等。
某國際組織對全球遊客進行形象評價,中國遊客形象倒數第三,美國人是全球最差勁的旅客。第一名怎樣看第三名?美媒發現,網友把重點放在中國遊客的個人習慣上,看法負多正少。
對此,英國旅遊業者協會發言人托馬斯則坦言,只有和中國人打交道久了,歐洲人才會明白,有時候,非關文明素質,而是文化習慣不一樣,大聲說話只是中國人的習慣而已。
正當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的導遊反映:中國遊客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現象已少見,中國遊客又在日本發生爆買和打人的醜聞。
超強消費力狂買奢侈品
大數據解讀中國人出境游,最引人注目的必然是超強消費能力!
美國媒體指出,在短短10年左右,原先極少光顧亞洲以外地方的中國遊客,已成全球旅遊業最重要的客源。
雖然,中國遊客人均出境游花費比前年小跌1.5%,但早於2012年,中國已超越美國和德國,成為國際旅遊上最大的消費者群體--在旅途中花掉了創紀錄的1020億美元(約4033億令吉)。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出境游群體趨向年輕化,20至30歲年齡段遊客是主流出遊人數佔最多,這一趨勢在女性群體中尤為突出,佔全部出遊人群的61.8%。
香港反水客遊客止步
中國人出遊熱,令國際奢侈品市場受益,中國購物者佔全球個人奢侈品購買量的29%,他們的奢侈品消費中,約有77%發生在境外。
香港是中國遊客的購物天堂,但今年農曆新年爆發的“反水客”行動,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
精明的日、韓、歐美等國,通過優質商品如美顏產品、服裝,鞋類和飾品,吸引中國女遊客。在日本成田機場,中國遊客上機前瘋狂買手信,屢次導致航班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