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翠峦戴上珍珠头冠
报导、摄影:叶凤玲(部分图由观音基金会提供)
从四月强震发生迄今,不少尼泊尔当地或国外组织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救援。其中,尼泊尔雪谦寺的僧侣们,在地震发生后就全力动员投入当地救灾救护行动。除了寺院之外,雪谦医疗小组及当地的雪谦医疗诊所也协助进行紧急医疗急救。
这一次负责带领我们一行人探访灾区的,就是雪谦寺外务营运总监Sanjeev Pradhan,而我们探访的灾区是卡巴雷县(Karve)某个村子,那是一个海拔2200公尺的偏僻山区里,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要两个小时的车程。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在该次的地震中,卡巴雷县有八十八个村子、逾七万间屋子被摧毁。重建工作开始以来,当地逐渐从满目疮痍中恢复过来,包括搭建了简易屋。
这些简易屋子都很简陋,多数以四面泥砖搭上锌片屋顶成半圆形屋子,有的则全以锌片包围当墙,然后门口以木板、竹子或布,制造微薄的阻挡效果和隐私权。
虽然临建屋子或许会有建筑安全问题,周围环境卫生也有不少隐忧,但是在重建过程中碰上雨季之际,至少比起加德满都部分灾民仍然栖身的防水帐篷,更能挡风遮雨。
记得第一天飞机准备降落机场,飞过墨绿色山头之际,我们看到山头时不时出现闪闪亮光,那时候还笑说,这光好像是山峦的珍珠头冠,会发亮呢!
原来,所谓的“珍珠头冠”,其实就是这些简易屋白锌片屋顶在太阳照射之下,闪闪反光而来。在一些地方,只有有钱人才能坐拥山顶风景,但在这里,却不是。但是,你能说山里的人不富有吗?
一分一毫的承诺
■观音基金会秘书长拿督陈瑞莱
我们这一次的目的,是把之前透过筹款赈灾活动得来的总数额56万6465令吉善款,移交给尼泊尔雪谦寺与雪谦慈悲基金。
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但可能到最后却不是理想中那样的结果。如果我们问心无愧去做一件事情,而又能够达到想要的,那不是更圆满的事情吗?
实地来到灾区探访,看到现场的状况以及雪谦寺和雪谦慈悲基金的救灾重建运作,更加确定了我们是选对了团体,也做对了事情。就像我们所承诺的,筹募得到的善款,一分一毫不差地全部捐给尼泊尔,筹募过程中所有的费用,都是由观音基金会支付。
教育是最大改变力量
根据Sanjeev的分享,山区居民有一种乐天知命的态度,灾难来了,他们顺其自然去接受,还会自己找东西吃。不像城市人,灾难发生之时,惊慌、害怕、沮丧,不知道要怎么办?
然而,当地灾后的需求仍然巨大,重建之路漫长且具挑战。除了向灾民提供所需的救援物资,精神支援也是一个大挑战。
据悉,山里的小孩要上学,往往要走一大段的崎岖山路。有些父母或是小孩本身认为这很麻烦,干脆留在家里当小帮手做农耕等。另外,地震过后,一些小孩跟随家人到别处逃难,无法返回原校读书,有的甚至放弃上学。
雪谦寺与雪谦慈悲基金认为,孩子与教育有改变的力量,为此,他们也在关注及支援社区学校,让这些山区小孩能够就近求学。
不分你我
同避风雨
亲自走到灾区,以眼睛去看一看和自己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一趟“不同的旅程”,他们有着怎样的体验呢?
乡下灾民比较自律
■歌手南伯儿
我很感恩缘分,我相信是缘分把每个人拉在一起,不是说,人与人的相遇是七十亿分之一的几率吗?要不是缘分,大家不会一起来到尼泊尔。
其实,我在听Sanjeev的分享时就很感动,比如他说,乡下灾民在灾难之时比较自律,而且勇于接受所面对的一切,而城市人还在沮丧、难过。乡下人的眼神也不一样,尤其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小朋友也好,单纯之外带有些许的沧桑,有故事。
想带孩子来体验
■义工吴小玲
由于地震灾区太大,尼泊尔政府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帮助所有灾民重整家园,所以即使只是一点心意,相信也能帮助他们重整家园。
献出大爱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次拿督陈瑞莱把我们带过来,让我们现场亲身感受灾民的生活。比如灾民很单纯,一点点的心意都会感到高兴;小孩上学要走山路,下雨天路面又滑……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带我的小孩过来体验。
乐观面对 笑着生活
■基金会理事王兆晴
尼泊尔地震一星期之后,我们就召开会议想一想要筹办怎样的筹款活动?因为时间仓促,可行性最大就是街头表演了,而吉隆坡柏威年购物广场和八打灵再也万达购物中心,亦很有魄力赞助了场地。
来尼泊尔之前,想像这里应该是满糟糕的。可是后来发现,他们很快就从灾难中振作起来。比如山区的灾民,他们乐观面对,笑着如常生活。如果在我们身上发生同样的事情,是否也能这样乐观面对呢?
如同回到30年前乡下
■基金会理事谢素彩
尼泊尔给我的感觉就像30年前我们的乡下,为了省电,晚上九点就关电。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正面积极的人就会往上爬,其中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
虽然观音基金会出的力量很小,但是他们看到我们到访之时的那种热情,让我印象深刻。我希望更多人能尽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学习基督教徒,每个月薪水的10奉献于宗教、文化、教育、社会等。
第一次人到灾区
■基金会理事许紫珊
每个团体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和尼泊尔相关政府单位接洽,而我们是采取比较直接的方法,和实地进行赈灾的当地团体雪谦寺与雪谦慈悲基金联络,看看能提供怎样的帮助?
我来过尼泊尔几次,但却是第一次来到灾区。虽然这里的居民的屋子很简陋,只有基本的屋顶和四面墙。我们看上去会觉得他们生活很辛苦,但是他们却是很自然地生活。
有心帮人,勿迷失…
■基金会理事郑维祥
这次到尼泊尔,Sanjeev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个人去的我们不去。根据我过去的经验,大家都排队去捐献给出名的受惠团体,反而很少理会那些没有号召力或没有大人物在背后撑腰的团体。
另外,很多时候想帮助人的人,自己都迷失了,他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给予“我觉得你应该要的东西”,但这东西真的是对方要的吗?这不一定,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每个人的需求也不同。
小心意 大支持
■基金会理事黄子倩
虽然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出现,但是灾难的善后工作以及灾区重建过程当中,即使一点小心意也是非常的重要。这笔善款可能是一个小心意,但是它也代表马来西亚人对尼泊尔一份大大的支持。
我在学生时代就经常参与观音基金会的活动,我也很感恩能和基金会共同参与这一次的尼泊尔赈灾活动,而且透过参与活动,让我在做义工之余,启迪我对于工作、社会关怀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