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翠巒戴上珍珠頭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翠巒戴上珍珠頭冠

遭受地震而倒塌的房屋。
遭受地震而倒塌的房屋。

報導、攝影:葉鳳玲(部分圖由觀音基金會提供)



觀音基金會秘書長拿督陳瑞萊、歌手南伯兒以及基金會理事和義工等九人,風塵僕僕來到尼泊爾,親自移交善款給尼泊爾雪謙寺(Shechen Monastery)與雪謙慈悲基金。一行人過後更親赴災區,發放補助品予當地婦女。本報獲得觀音基金會的邀請,隨團採訪。

從四月強震發生迄今,不少尼泊爾當地或國外組織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救援。其中,尼泊爾雪謙寺的僧侶們,在地震發生後就全力動員投入當地救災救護行動。除了寺院之外,雪謙醫療小組及當地的雪謙醫療診所也協助進行緊急醫療急救。

這一次負責帶領我們一行人探訪災區的,就是雪謙寺外務營運總監Sanjeev Pradhan,而我們探訪的災區是卡巴雷縣(Karve)某個村子,那是一個海拔2200公尺的偏僻山區裡,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要兩個小時的車程。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在該次的地震中,卡巴雷縣有八十八個村子、逾七萬間屋子被摧毀。重建工作開始以來,當地逐漸從滿目瘡痍中恢復過來,包括搭建了簡易屋。



這些簡易屋子都很簡陋,多數以四面泥磚搭上鋅片屋頂成半圓形屋子,有的則全以鋅片包圍當牆,然後門口以木板、竹子或布,製造微薄的阻擋效果和隱私權。

雖然臨建屋子或許會有建築安全問題,周圍環境衛生也有不少隱憂,但是在重建過程中碰上雨季之際,至少比起加德滿都部分災民仍然棲身的防水帳篷,更能擋風遮雨。

記得第一天飛機準備降落機場,飛過墨綠色山頭之際,我們看到山頭時不時出現閃閃亮光,那時候還笑說,這光好像是山巒的珍珠頭冠,會發亮呢!

原來,所謂的“珍珠頭冠”,其實就是這些簡易屋白鋅片屋頂在太陽照射之下,閃閃反光而來。在一些地方,只有有錢人才能坐擁山頂風景,但在這裡,卻不是。但是,你能說山裡的人不富有嗎?

一分一毫的承諾

■觀音基金會秘書長拿督陳瑞萊

我們這一次的目的,是把之前透過籌款賑災活動得來的總數額56萬6465令吉善款,移交給尼泊爾雪謙寺與雪謙慈悲基金。

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雖然出發點是善意的,但可能到最後卻不是理想中那樣的結果。如果我們問心無愧去做一件事情,而又能夠達到想要的,那不是更圓滿的事情嗎?

實地來到災區探訪,看到現場的狀況以及雪謙寺和雪謙慈悲基金的救災重建運作,更加確定了我們是選對了團體,也做對了事情。就像我們所承諾的,籌募得到的善款,一分一毫不差地全部捐給尼泊爾,籌募過程中所有的費用,都是由觀音基金會支付。

教育是最大改變力量

根據Sanjeev的分享,山區居民有一種樂天知命的態度,災難來了,他們順其自然去接受,還會自己找東西吃。不像城市人,災難發生之時,驚慌、害怕、沮喪,不知道要怎麼辦?

然而,當地災後的需求仍然巨大,重建之路漫長且具挑戰。除了向災民提供所需的救援物資,精神支援也是一個大挑戰。

據悉,山裡的小孩要上學,往往要走一大段的崎嶇山路。有些父母或是小孩本身認為這很麻煩,乾脆留在家裡當小幫手做農耕等。另外,地震過後,一些小孩跟隨家人到別處逃難,無法返回原校讀書,有的甚至放棄上學。

雪謙寺與雪謙慈悲基金認為,孩子與教育有改變的力量,為此,他們也在關注及支援社區學校,讓這些山區小孩能夠就近求學。

不分你我
同避風雨

親自走到災區,以眼睛去看一看和自己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景象。這一趟“不同的旅程”,他們有著怎樣的體驗呢?

鄉下災民比較自律

■歌手南伯兒

我很感恩緣分,我相信是緣分把每個人拉在一起,不是說,人與人的相遇是七十億分之一的幾率嗎?要不是緣分,大家不會一起來到尼泊爾。

其實,我在聽Sanjeev的分享時就很感動,比如他說,鄉下災民在災難之時比較自律,而且勇於接受所面對的一切,而城市人還在沮喪、難過。鄉下人的眼神也不一樣,尤其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小朋友也好,單純之外帶有些許的滄桑,有故事。

想帶孩子來體驗

■義工吳小玲

由於地震災區太大,尼泊爾政府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幫助所有災民重整家園,所以即使只是一點心意,相信也能幫助他們重整家園。

獻出大愛不是簡單的事情,這次拿督陳瑞萊把我們帶過來,讓我們現場親身感受災民的生活。比如災民很單純,一點點的心意都會感到高興;小孩上學要走山路,下雨天路面又滑……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帶我的小孩過來體驗。

樂觀面對 笑著生活

■基金會理事王兆晴

尼泊爾地震一星期之後,我們就召開會議想一想要籌辦怎樣的籌款活動?因為時間倉促,可行性最大就是街頭表演了,而吉隆坡柏威年購物廣場和八打靈再也萬達購物中心,亦很有魄力贊助了場地。

來尼泊爾之前,想像這裡應該是滿糟糕的。可是後來發現,他們很快就從災難中振作起來。比如山區的災民,他們樂觀面對,笑著如常生活。如果在我們身上發生同樣的事情,是否也能這樣樂觀面對呢?

如同回到30年前鄉下

■基金會理事謝素彩

尼泊爾給我的感覺就像30年前我們的鄉下,為了省電,晚上九點就關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正面積極的人就會往上爬,其中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

雖然觀音基金會出的力量很小,但是他們看到我們到訪之時的那種熱情,讓我印象深刻。我希望更多人能盡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學習基督教徒,每個月薪水的10奉獻於宗教、文化、教育、社會等。

第一次人到災區

■基金會理事許紫珊

每個團體處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樣,有的是和尼泊爾相關政府單位接洽,而我們是採取比較直接的方法,和實地進行賑災的當地團體雪謙寺與雪謙慈悲基金聯絡,看看能提供怎樣的幫助?

我來過尼泊爾幾次,但卻是第一次來到災區。雖然這裡的居民的屋子很簡陋,只有基本的屋頂和四面牆。我們看上去會覺得他們生活很辛苦,但是他們卻是很自然地生活。

有心幫人,勿迷失…

■基金會理事鄭維祥

這次到尼泊爾,Sanjeev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每個人去的我們不去。根據我過去的經驗,大家都排隊去捐獻給出名的受惠團體,反而很少理會那些沒有號召力或沒有大人物在背後撐腰的團體。

另外,很多時候想幫助人的人,自己都迷失了,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給予“我覺得你應該要的東西”,但這東西真的是對方要的嗎?這不一定,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

小心意 大支持

■基金會理事黃子倩

雖然我們沒有在第一時間出現,但是災難的善後工作以及災區重建過程當中,即使一點小心意也是非常的重要。這筆善款可能是一個小心意,但是它也代表馬來西亞人對尼泊爾一份大大的支持。

我在學生時代就經常參與觀音基金會的活動,我也很感恩能和基金會共同參與這一次的尼泊爾賑災活動,而且透過參與活動,讓我在做義工之餘,啟迪我對於工作、社會關懷的一些想法。

20151102heart01

觀音基金會秘書長拿督陳瑞萊(左4)移交善款給尼泊爾雪謙寺與雪謙慈悲基金。左起為基金理事王兆晴、許紫珊、鄭維祥、雪謙寺代表Sanjeev Pradhan、Khenpo Sangay Phuntshok、歌手南伯兒、黃子倩、謝素彩、義工吳小玲和記者葉鳳玲。
觀音基金會秘書長拿督陳瑞萊(左4)移交善款給尼泊爾雪謙寺與雪謙慈悲基金。左起為基金理事王兆晴、許紫珊、鄭維祥、雪謙寺代表Sanjeev Pradhan、Khenpo Sangay Phuntshok、歌手南伯兒、黃子倩、謝素彩、義工吳小玲和記者葉鳳玲。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