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方俊心
圖:李玉珍、受訪者提供
據統計,我國人民年均收入3萬5000左右,應付日益高漲的生活費已不容易,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閒錢在假期時一家大小出國旅行,或讓孩子參加很多活動和生活營。于是年底長假對孩子來說是一年之中最快樂的時候,卻讓家長大傷腦筋,如何用最妥善、經濟實惠的方式,讓孩子過個充實假期,成為家長的“假期作業”。
Trinity Learning Centre(教會附屬小學)校長Deborah Gordon(黛布拉)認為,假期活動的第一順位,應是親子互動。平日雙方各有各忙,正好趁著假期把時間留給彼此,而且透過互動,孩子能夠學習平時課堂裡所無法涵蓋的內容,比如在教室裡,老師教導人體食道、消化系統的構造,離開了教室,親子的日常對話,如家長告訴孩子“王阿姨得了盲腸炎”,進而討論起來,將使孩子連結知識和生活,引發及刺激更多思考。另外課本裡沒有情緒,沒有人際關係,孩子必須從跟他互動裡學習這些事情,家長在此即扮演重要角色。
Deborah鼓勵家長趁學校假期時請假,抽空陪孩子。當然,有工作的家長或無法那麼彈性,“但是我們一年從一月到十一月都在努力工作了,到了學校假期時請假,雇主應該都能理解,而且大家也都明白這時是學校假期。”準時下班不加班也是一個選擇,當然對家長來說這是相當挑戰的,“像我先生是會計師,年底忙得不得了”,然而難為不是不可為。
還有一個辦法,認識孩子朋友的家長,大家組成緊密聯繫的“家長團”,這樣可以輪流幫忙帶孩子,分攤照顧的負擔。比如今天我請假帶自己跟A的孩子去玩,當我很忙時,A又幫忙我煮飯、照顧孩子等。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大家平時可互通信息,一起討論、解決問題、加油打氣,甚至分享購物好康、團購優惠等,減輕教育負擔。
如果家長想為孩子報名參加工作坊或學習班,Deborah希望它們的內容是平日學校課堂裡所不能涵蓋的。“不要報名英文文法班、數學解題班這些,孩子平日在學校已經有了,太多會造成厭煩和無力感,進而討厭學習。應該要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比如‘如何用英文辯論、討論’,做些你在學校沒做的事。”她指出,該校酌量分配假期作業,如果是一星期假期,假期作業大約一天就能做完。重點在于“讓學生回想先前所學”,而不是大量的重複練習;也盡量出一些跟平時不同的題目,讓孩子感到有挑戰。
把假期一路玩到底
上課的日子,孩子的光陰幾乎都在室內耗掉了,讀書、寫字、做功課;放假,正是以“動”平衡“靜”的好時機。
莊白琦愛玩,如何完成家長的“假期作業”,對她根本不成問題。2015學年度年底長假有五週,第一週,孩子將到教會上假期營;接下來四週,很乾脆,一路“玩”到底。她不是很有錢,只是懂得善用最少的資源獲取最大的快樂。
今年長假,莊白琦首先打算帶兩個小瓜來一趟自助旅行。從雪蘭莪開車一路南下,終點在新加坡,途中主要停頓點在柔佛古來。那裡有個Pulai Tree House(蒲萊山樹屋),她已經跟五個家庭約好在那裡共度三天兩夜。新加坡的景點則以博物館、圖書館為主,這次他們可能去集郵博物館、峇峇娘惹博物館,“盡量找開放給公眾的、免費或收費很低的。”
十天行程,她希望三人花費能控制在1500令吉以內,可說省到了極點,“我們都住很便宜的地方,好像Little India Guest House(小印度旅館),然后找朋友請吃飯,哈哈。”新加坡的食物不貴,在牛車水三四元新幣就能吃飽,主要花費應是交通。
十天以后,接下來的計劃是回白琦的家鄉——檳城。她的如意算盤是這樣打的:白天在北馬四處趴趴走,傍晚了,倦鳥知歸,回到家三代人一起吃晚餐,聊聊天,做做自己的事。
這樣的計劃可謂一舉多得,既可看望親人、增進三代感情,也可以玩樂。有時陪伴不一定是要大家一起做很多事,在同一個空間裡“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也是一種陪伴。”
「孩子版」旅游手冊
每個人有不一樣的旅行偏好,莊白琦偏愛自然環境,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地就是課室”。自然環境能夠給予我們的遠遠超乎想像,而且不一定能夠反映在分數上。
觀察能力、創意與想像、生態科學、人際關係、生命教育……這些不都是老師在課室內一再強調的嗎?當我們觀察一顆抽芽的種子、落入海裡的夕陽、彈塗魚在海灘奔奔跳跳;當我們看到一隻翅膀破損的蝴蝶、退去的潮汐、凋謝的花朵;感性的體驗與理性的知識揉合成不可切割的整體,我們很難說出誰是誰,但終究是學到了。
要加深孩子的旅游體驗,白琦還有一套獨門秘方:製作“孩子版”旅游手冊,裡頭註明目的地資訊,也佈置一些作業,如請他們畫下觀察到的事物或心得感想。“不這樣做的話,孩子會很快忘記。畫畫、寫心得,至少要做些東西。”
手冊裡的地圖是另一個殺手,很多人不懂得使用地圖,而且對一些人來說,地圖只是一張毫無感情的標記,而不是記錄著這塊土地的面貌,一個有血有肉的印記。最近,白琦還有新花樣,她跟孩子把在自然界裡找到的植物帶回家種,或把小動物帶回家養,觀察和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
凡此種種,都是“大地就是課室”的最佳例證,而且自然時刻都在那裡,只要我們愛護,永遠是免費的。
親子游不是趕鴨子上架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積累加上機會眷顧,愉快的旅途也一樣。在白琦自稱全職媽媽,然而在很多人眼中她不只這樣,她曾是前白小保校工委秘書、“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總策劃與總協調,現在也時常忙著推動社區藝術與教育活動。
可能太習慣于辦活動,區區幾人的旅行,怎麼難得倒她呢?幾天的行程,她一天就籌備好了。當然也有幾個小撇步可以分享。
首先是允許行程的彈性。她的方法是不設定行程,好比說去適耕莊,只要知道那裡有什麼東西玩就可以了。
抵達一地點,要是孩子喜歡,就在那裡多停留。尤其像玩沙、玩水、抓魚這些活動,家長覺得沒什麼,但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快樂的體驗,可以耗好幾個小時在那裡。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孩子鬧彆扭的情況,尤其慎防趕鴨子行程,搞得家長和孩子都身心俱疲。
另外,平日要培養孩子表達的習慣,平時出門時可以帶速寫本和文具,在餐廳坐下來時,等上菜期間就可以讓孩子重溫自己先前的行程和心得。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要是孩子沒什麼感想、不想進行,或者畫得不好,就由得他去。逼著做只會造成反效果。
如果去到比較偏遠的郊區,要注意安全、飲食和基本防蚊措施。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很多時候到郊外去玩,家長以為孩子會不適應,其實不適應的是大人,是大人怕曬、怕昆蟲、一定要睡冷氣房,孩子就算是坐夜班火車睡覺也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