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行脚.“写给生命的情书”中学生sunny采访营(下篇) 用故事点亮生命光辉
供稿:董总《中学生》月刊
9月22日下午,大雨浇不熄营员的期待。来自全国114位中学生,走访马大医学院,采写“无语良师”身旁守护者的生命故事。
在我国,大家对“器官捐赠”都耳熟能详吧?那你又可知道“大体捐赠”呢?2012年3月23日,我国悄悄地撒播著无国界大爱种籽,为医学界捎来了喜讯。擅长“微创腹腔镜内镜手术”的陈庆华教授,成功把台湾慈济大学“无语良师”计划引入大马,在马来亚大学医学院成立无语良师大体捐赠中心(Silent Mentor Centre)。
陈庆华说:“在英国实习时,是使用无人领取的大体,根本不懂大体的姓名、生活背景、习惯等。”由于中西文化思想上的差异,他认为,没事先征询亡者的同意,并不适用于教学。
想成为无语良师的捐赠者,必须在事前签署捐赠同意书。陈教授说:“大体捐赠,基本上不需要完好无损的身体,只要不因特别的感染病而死亡,都可成为大体老师。不管是什么种族,只要愿意放下自我,摒弃传统观念,人人都可成为无语良师。那么,医学院实习生就能在解剖过程中学习操刀(作为教材),以减少在正式动手术时发生意外,甚至对病人有同理心。”他还说,第一位成为我国外籍“无语良师”是来自越南的大体老师,生前患有末期癌症。
跟陈教授风雨同行,坚持实行无语良师计划的全职行政主任谢添荣也表示,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生命事迹的开始。
自己选择的路
跪着也要勇敢走完
槟城大山脚日新独中的王佳一同学坦言,她在入营后方知道什么是“无语良师”。“宁愿在我身上割错千万刀,也不要在病人身上割错一刀”则是“无语良师”的精神。采访后,让她开始对生命有所反思,并探寻生命的意义。
在华人传统思想的冲击下,依然有一些勇者已成为大体捐赠的意愿者,用爱奉献自己的身躯。
今年75岁高龄的刑增荣,是个乐天派十足的马拉松参与者。对于生活抱持积极态度的他,当初因为一部美国纪录片,看见医生把遗体放在海边,并记录遗体每一天的变化,而打从心中佩服捐赠者的勇气。间接地,让他产生捐赠大体的念头,并签署了捐赠大体意愿书。
对他而言,好好地活就是生活的意义,人活着就要对社会有贡献。他说,生命很简单,来到世界就要勇敢,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来自霹雳育才独中的邱亦淇透露,当营会结束后,她脑海一直浮现刑增荣说的一句话——The more you do, the more perfect you are。她说,“刑先生认为死亡只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若将身躯捐出供医学研究,往后可帮到许多病人。”
另一位捐赠者赖小宏说:“人死后无法带走躯体,何不捐出呢?”对她而言,这是她能力所及的事,并非伟大的行为。受访当天,正逢她母亲往生后的99天。她母亲是个患癌的大体老师,但母女希望成就未来医生的第一刀。
学生工委曾令宜在回忆起采访过程时表示,大体捐赠意愿者邹晓玲女士提到,我们对于自己的躯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她对妈妈陈玉梅奉献身躯给医学研究感到骄傲,她回忆,在送灵仪式时,连穆斯林的医学生也向陈老师鞠躬,让她倍感陈老师受尊重。
延长生命的深度
学习“感恩、尊重与爱”
未参加工作坊之前,实习生会到大体老师家做家访,了解大体老师的生平事迹。对医学系学生来说,“无语良师”是一份生命礼物,让医学教育及人文精神提升。英迪国际大学中医系颜晓雯和黄奕佳两人了解大体老师的生平后,在动手术时会特别小心,深怕弄疼大体老师。
“有些大体老师可透过手术来延长生命,但他们因想贡献出完整的身体而拒绝了手术。” 马大医学系五年级学生郭咏霖表示,他难以想像世上有这么伟大的人。当中,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无语良师的遗言是:“我愿用我的余生来贡献社会。”
担任录影志工的何永康选择用镜头,让更多人了解无语良师的意义及大慈大悲的精神。孝恩辅导协谈员巫晓嫣则认为,走访马大医学院,让营员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从医学角度、生命角度去认识“无语良师”。
经过四天三夜的生命彩绘后,营员们对于无语良师不再是懵懂无知,而“以身相许”的无语良师精神,也默默地烙印大家心中。
报名截止:15-11-2015(星期日)
对象:13至18岁青少年(在籍中学生)
网页查询:http://dongzong.my/publisher
洽询电话:03-87362337(分机25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