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仪雅:我是谁?
(高级记者)
最近采访了两场活动,这两场活动的共同点除了发言人是华人外,他们的言论都触碰了华人身分认同这个部分。
活动甲是一场讲座会,其中一名主讲者问说,华人一直喊要公平,也一直强调自己是马来西亚人,可是华人对中国国防部的关注甚于大马国防部,质问大马华人对保卫马来西亚有多少的关心和关注。
活动乙是一场宗祠活动,该宗祠主席说,无论华人在何地,国籍虽然有异,但华人依然是黄炎子孙,情牵华夏。
另一面,首相纳吉在民政党代表大会上又重提华人在马来西亚的身分,强调华人不是外来者。
本地华社对华人在马来西亚的身分认同,基本上还没达成一致的共识,即一边已经认同自己是道地华人,中国对他们而言仅是一个国家,而另一边则还是将中国视为“祖国”。
马来西亚华人的身分认同课题一直都存在着,否则也不会发生当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在中秋节,到访茨厂街时以“华侨”来定位大马华人身分,在网络上引起一番热烈讨论,不少网民反对大使将大马华人视为华侨,皆因大马华人已经是马来西亚人,而非中国人。
根据《汉语大辞典》,华侨的确是指旅居国外的中国人。网民的反弹不无道理。
在民族身分上,我们不能否认也否认不到我们是华人,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是华侨。如果本地华人身分认同是华侨,那么我们国籍应该是中国,然而我们的国籍是马来西亚,因此在身分认同上,我们不是华侨。如果本地华人一直需要友族来肯定自己不是外来者,可是另一方面本地华人却对自己的身分认同倾向于“外来者”,仍把中国视为祖国,依旧情牵华夏,那么也不能怪其他人一直质疑华人对这个国家的身分认同程度,因为你其实早已将自己和这个国家排除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