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向農業方面動腦筋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碧澄:向農業方面動腦筋吧

日本青年務農的熱潮,在幾所大學反映出來。然而,已經下鄉的年輕農夫,發現理想與現實有一大段距離而開始離開農業的懷抱。他們面對“三缺”的問題,即欠缺技術、資金和土地。這使我聯想到我國的情形。農業部長指出,近年來,務農被看作是老年人的行業,40歲以下者投入這領域大展拳腳的僅佔15%。



我國在獨立前后都以農為本,馬哈迪上台擔任首相以后,鑒于農業,尤其是橡膠業價格不穩,且容易受強國控制與支配,大力主張轉向工商業發展。

到頭來,還是華人社會頭腦較為清醒,把橡膠園拋棄,專心開發油棕業,前后風光了三四十年。其他如火龍果、番石榴、榴槤、菠蘿蜜等經過一番改良,也在國內外取得一定的市場。如今世界經濟萎縮,工業似乎大受影響,正是國人認真思考要轉向的時刻。

從最近公佈的2016 年財政預算案中,不難發現當局不但沒有放棄農業,甚至還有給予強調的跡象。政府將調整橡膠生產津貼,提高稻米津貼,特別遴選農業(水稻、玉米、莖根蔬菜、水果)、畜牧業、水產養殖等可獲特別津貼。



為了提升職技教育(包括農業)的素質,政府明年將撥出48億令吉予545所技術及職技培訓計劃(TVET)學院。農業培訓學院今年共有1296名畢業生,他們將會把農業作為首選的事業。

相信華裔青年對于政府在這方面的意願還不甚了了,華社,特別是華基政黨有責任加以推動。自立學院除了培養技術工人,也應在農業方面加一把勁,當推手先鋒。

去年年底,馬華總會長拿督斯裡廖中萊曾提到,目前沒完成SPM學業的華裔生約占35%。這些青少年,部分可能成為勞工,部分可能在商場打拼,“成功”率無法估計,碰個焦頭爛額的相信為數不少。這群有精力、氣魄的生力軍,如能好好引導,使具備農業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肯定會有大作為,有出頭日。日本的“三缺”,我們這兒較易克服。最重要一點是要讓他們知曉農業領域的潛能十分廣闊。

植物隱藏無限價值

他們不應只想到農作物的食用一面而已。事實上農作物很多方面有待研發。多年前,有人發現油棕業可製成蓆子,鋪在風沙強烈的地帶,可防止沙土的流失。這方面沒有了后續跟進,殊為可惜。

油棕樹、椰樹等等,被利用的部分只佔了一小部分,其余部分難道就都成了“一無是處”的廢物嗎?未必。只要大家埋頭苦幹,必然會有新發現。同樣的,榴槤的果殼、果核以及葉子可能有藥用價值,正等待我們通過研究去證實。

最近消息,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在香蕉裡頭發現並改造一種化學物,可用來對抗多種病毒,例如流感、C型肝炎、伊波拉、愛滋病等等。這該給我們的年輕人靈感和推動力。不妨想像我國的果樹、其他農作物甚至深林的植物隱藏著的無限價值。它們正急切地等候大家去研究、證實其多樣性的用途。不但能為個人的事業發揮光芒,更進一步為國家建立新的形象與榮譽。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