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向农业方面动脑筋吧
日本青年务农的热潮,在几所大学反映出来。然而,已经下乡的年轻农夫,发现理想与现实有一大段距离而开始离开农业的怀抱。他们面对“三缺”的问题,即欠缺技术、资金和土地。这使我联想到我国的情形。农业部长指出,近年来,务农被看作是老年人的行业,40岁以下者投入这领域大展拳脚的仅占15%。
我国在独立前后都以农为本,马哈迪上台担任首相以后,鉴于农业,尤其是橡胶业价格不稳,且容易受强国控制与支配,大力主张转向工商业发展。
到头来,还是华人社会头脑较为清醒,把橡胶园抛弃,专心开发油棕业,前后风光了三四十年。其他如火龙果、番石榴、榴梿、菠萝蜜等经过一番改良,也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的市场。如今世界经济萎缩,工业似乎大受影响,正是国人认真思考要转向的时刻。
从最近公布的2016 年财政预算案中,不难发现当局不但没有放弃农业,甚至还有给予强调的迹象。政府将调整橡胶生产津贴,提高稻米津贴,特别遴选农业(水稻、玉米、茎根蔬菜、水果)、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可获特别津贴。
为了提升职技教育(包括农业)的素质,政府明年将拨出48亿令吉予545所技术及职技培训计划(TVET)学院。农业培训学院今年共有1296名毕业生,他们将会把农业作为首选的事业。
相信华裔青年对于政府在这方面的意愿还不甚了了,华社,特别是华基政党有责任加以推动。自立学院除了培养技术工人,也应在农业方面加一把劲,当推手先锋。
去年年底,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曾提到,目前没完成SPM学业的华裔生约占35%。这些青少年,部分可能成为劳工,部分可能在商场打拼,“成功”率无法估计,碰个焦头烂额的相信为数不少。这群有精力、气魄的生力军,如能好好引导,使具备农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肯定会有大作为,有出头日。日本的“三缺”,我们这儿较易克服。最重要一点是要让他们知晓农业领域的潜能十分广阔。
植物隐藏无限价值
他们不应只想到农作物的食用一面而已。事实上农作物很多方面有待研发。多年前,有人发现油棕业可制成蓆子,铺在风沙强烈的地带,可防止沙土的流失。这方面没有了后续跟进,殊为可惜。
油棕树、椰树等等,被利用的部分只占了一小部分,其余部分难道就都成了“一无是处”的废物吗?未必。只要大家埋头苦干,必然会有新发现。同样的,榴梿的果壳、果核以及叶子可能有药用价值,正等待我们通过研究去证实。
最近消息,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在香蕉里头发现并改造一种化学物,可用来对抗多种病毒,例如流感、C型肝炎、伊波拉、爱滋病等等。这该给我们的年轻人灵感和推动力。不妨想像我国的果树、其他农作物甚至深林的植物隐藏着的无限价值。它们正急切地等候大家去研究、证实其多样性的用途。不但能为个人的事业发挥光芒,更进一步为国家建立新的形象与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