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騎腳車的理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騎腳車的理由

陳哲斌因為想過簡單一點的生活,所以選擇以腳車代步。
陳哲斌因為想過簡單一點的生活,所以選擇以腳車代步。

報導、攝影:譚絡瑜(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



汽油起價,過路費起價,大家說日子越來越難過,以后不要開車了,不如騎腳車去上班,不用忍受塞車之苦,又省錢!

但說歸說,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放棄汽車,改用腳車代步呢?

晨起出日落歸 慢騎無汗味



陳哲斌住在蕉賴地區,每天騎腳車上下班,輕松寫意,沒有汽車的生活變簡單了,人也少些煩惱。


10年前,陳哲斌從新加坡回來吉隆坡工作,特地選在住家附近找工作,以免塞車之苦。剛回來時,他以車代步,后來干脆把車賣掉,改以腳車代步。從他住處到公司只有兩公里,騎行只需10到15分鐘,中途還停下來在巴剎吃個早餐。

比較開車和騎腳車上班,所花時間差不多,但騎腳車省下汽油錢、維修費、保險費,至少每個月省下200令吉,其他好處包括無需找停車位,也不會中“三萬”。

每天在路上騎行的還是以外勞、安哥安娣、學生為多,像哲斌這樣的腳車通勤族依然屬于少數。他說:“我喜歡騎腳車,有時甚至希望上班的地方遠一點,那就可以騎多些。”你很難想像,汽車通勤族會說:我喜歡開車,真希望每天上班開車可以開久一點。

有心想騎,就有可行途徑!

很多人想到騎腳車,流一身汗去上班很不方便,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根據他的經驗,早上七八點陽光還未猛烈時出門,傍晚下班時太陽下山,很少在烈日下騎行。另外,城巿腳車通勤騎行速度一般不快,平均時速10到15公里,慢騎不會流很多汗,無需洗澡更衣。

又有人會說:你公司只有兩公里遠,當然可以騎腳車上班,但我公司那麼遠,怎可能做到?上班地點很遠,超過20公里,太多高速公路,騎腳車通勤確實不方便,他建議可以把腳車載到半途,從那里騎去公司;或利用腳車+火車或LRT通勤,只要真想做,不管怎樣總會有折衷的方法。

“許多人沒有親身嚐試過,就認為行不通,但很多事要親身做了才知道原來是可行的,或者總有其他辦法解決。”

抱怨車多路阻 不如改變自己

汽油漲價、過路費起,城巿人負擔加重,許多人怨聲載道。哲斌的看法是,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既然選擇就接受,若不能接受就改變,問題是你願不願意改變而已。

選擇了必須開車通勤的工作,就得接受必須供車、塞車的事實,或者改乘交通工具,要不干脆搬到上班地點附近。如果不願改變,卻每天抱怨塞車,汽油和過路費漲價,如此生活何樂有之。

“每個人為了方便而開車上班,這就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可我們卻只會抱怨車多造成塞車,卻不認為自己可以改變。”

少了汽車 少了消費

哲斌年少時習慣騎腳車上學、四處逛,10年前重新騎回腳車,多數是週末休閑或參加fun ride,五年前正式騎腳車上班,變成通勤為主,休閑為次,偶爾與朋友們騎腳車旅行。

在吉隆坡沒有汽車,只靠腳車通勤,會不會不方便?哲斌覺得以腳車代步后,生活變得更簡約,沒有必要不去購物廣場,腳車載不了的東西就不買。慢慢他發現,生活需求其實很簡單,腳車慢活的生活形態更適合這個年齡的自己。“少了汽車,少些消費,少些煩惱,過路費起價也對我沒有影響。”

騎腳車好處多,但他強調,千萬別寫他是為了環保而騎行。“很坦白地說,大部分每天以腳車代步的,是買不起汽車的普通人,腳車代步便宜省錢。”對沒有駕駛執照,或者眼力不好不敢開車的老年人,腳車也是最佳選擇。

建設腳車道 鼓勵騎行

“騎腳車代步,安全嗎?”這是所有人第一個反應,哲斌被問過無數次。近來數宗腳車騎士被撞身亡的新聞登上頭條,令人覺得騎腳車似乎很危險。他指出,任何交通工具都有危險,每天都有死亡交通意外發生,汽車、摩哆、巴士車禍率遠比腳車來得高。哪一種交通工具最危險?答案是:摩哆。他指出,大馬每年7000人死于交通意外,約4000人是摩哆騎士。

他認為,面對汽車威脅之下,騎腳車和騎摩哆一樣存在風險,騎行方式通常是意外導因,速度越快越嚴重。腳車死亡意外少,與較少人使用腳車代步有關。進一步分析,一般安哥安娣、外勞通勤騎行都很慢速,有足夠時間應付突發狀況,反而是在公路上訓練的速度型騎行,更容易發生嚴重意外。

他騎車上班五年以來,發生過兩次小意外,與摩哆發生碰撞翻車,僅受皮外傷。“通常被撞者第一反應都是說自己是受害者。”他事后反省,自己也該為意外負上責任。他因為太熟悉每天騎行路線,轉入路口時,沒有加倍小心,一時沒看到快速駛來的摩哆而發生碰撞。不管騎車或駕駛何種交通工具,只需瞬間沒注意,或判斷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意外。理性分析,就會發現在馬路上騎腳車很危險這種說法,與事實有出入。

近年來,檳城、吉隆坡、怡保先后有了週末無車日,帶動更多人騎腳車,也是很好的家庭親子休閑活動,但這並不足于讓更多人選擇用腳車在城巿代步。哲斌認為,要真正鼓勵更多人以腳車通勤,政府必須建設良好硬體設備,如果有安全的腳車道,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改用腳車代步。

陳哲斌上班騎程

1.出門-每天早上從住家出發,騎腳車去上班。
2.路上-你駕車,我騎車,你塞車,我不會塞車。
3.吃早餐-途中經過巴剎,順便去茶室吃個早餐。
4.繼續騎-吃完早餐繼續慢慢騎。
5.到公司-到達上班地點,氣不喘,汗不流。

兩年前剛開始騎車和現在的曾慧敏,判若兩人,瘦身后(右圖)的她,外表看來也變年輕了!
兩年前剛開始騎車和現在的曾慧敏,判若兩人,瘦身后(右圖)的她,外表看來也變年輕了!

交通休閑運動 一舉三得,何樂不騎?

她看見照片中臃腫的自己,驚覺必須做出改變,于是積極瘦身、騎腳車運動。兩年前她體重78公斤,現在減到61公斤。

曾慧敏(Min Chan)是家庭主婦,照顧兩名兒女。除了開車載送孩子上學、參加活動以外,她盡量不開車。若去購物廣場買東西、銀行辦事情,或與朋友約在住家附近見面,她都以腳車代步。

她相信,只要改變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也會隨之改變。“而且現代女性每天要為家庭處理許多事情,很少時間留給自已,如果可以在騎車同時進行休閑和運動,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騎腳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腳車足夠讓你快快到達目的地,也足夠慢到讓你仔細欣賞周圍事物。”

不塞車不煩泊車

曾慧敏本來不是喜歡運動的人,因為三十多歲開始想瘦身,才買了一輛腳車休閑騎行。在那之前,她最后一次騎腳車是16歲。學生時代的她騎腳車去上學,“你能想像我每天越過當時只是普通公路的白沙羅大道,到對面的東南亞花園上課嗎?”現在根本不可能騎腳車過對面,她說:“我們的城巿建起越多高速大道,人們就越被隔離。”

現在她住的地區商場林立,上下班尖峰時刻,一公里的一段路可能塞上40分鐘,騎腳車只需10到15分鐘。有的商場設有腳車停放處,Shopping又不必為泊車位煩惱,還省下泊車費。騎腳車除了方便,也使她找回年少時無憂無慮的感覺。

長征無懼烤曬 日騎90公里路

去年曾慧敏認識了一群腳車友,即膽粗粗跟著腳車旅行車隊,從吉隆坡騎去適耕莊,來回180公里。“當時我還很胖,從來沒做過長途騎行,也沒有騎行知識,連坐墊都不敢調高怕跌倒,在同伴們鼓勵打氣之下,居然能夠在一天內騎90公里,連自己都不敢置信。”

受烈日烤曬,忍受腳痛、背痛、屁股痛,她一心只想著,不管怎樣一定要到達目的地。這一趟腳車騎行,讓她發現自己的意志力,自信也變強了,開始敢在家附近騎腳車代步。

鄰居見她騎腳車出門,總會擔心問她:騎腳車不危險嗎?她覺得若要擔心,待在家中也怕入賊,意外非人可控制,不過腳車騎士本身必須注意安全騎行,包括盡量穿淺色衣服,轉向時打手勢讓后方車輛知道,晚上9時過后勿單獨騎行。

在她影響之下,丈夫和孩子也開始騎車,假日一起出游,分享騎行樂趣。她也計劃買一輛雙人腳車,與丈夫共騎去旅行。改變生活習慣后,不僅減磅,心情也更輕快了!

曾慧敏上市場騎程

1.出發-從家裡騎腳車出門,順便運動。
2.路上-去路程近的地方,騎腳車比開車方便。
3.銀行-去銀行辦事情,不必為找停車位煩惱。
4.鎖腳車-用車鎖把腳車鎖好,以防萬一。
5.停放-不少購物廣場設有腳車停放位。

脫困車龍 日日追風

白領麗人Scarlett利用腳車通勤一年多,她在吉隆坡巿中心KLCC一帶上班,從住處到公司距離約9.5公里。

不開車上班的原因是:她沒有駕駛執照,也不喜歡開車,因為不喜歡被困在車裡的窒息感覺。

她覺得時間寶貴,浪費在塞車上太不值得。“我很佩服在KL開車上班族的耐性,每天花3小時上下班,換作是我,可能已經在車裡發瘋尖叫了。”

省錢省時間 不必痴痴等

過去Scarlett每天乘搭交通工具上班,巴士或德士轉LRT到公司,需要至少一個半小時,來回每天花至少3小時通勤,交通費6到12令吉。改騎腳車花40分鐘左右,除卻不需要癡癡等車,也不會塞在車龍裡,更重要是省錢。除了首先投資約1000令吉買腳車,接下來每天花費等于零。

騎腳車在城巿裡穿梭,邊騎邊看花草樹木、街景路人,愛停下來就停下來,也可以隨時和別人打招呼寒暄。“坐在車裡,隔著車窗,你根本看不見裡面人的表情,更不可能互相交流。每個人都只顧做自己的事,感覺很孤獨。”

人家怕下雨天騎腳車,她偏偏喜歡。“雨天騎車好好玩!讓我有回到童年的感覺。最爽的是其他車輛都塞在車龍裡或因積水困住,只有我通行無阻。”她說:“在馬來西亞很少早上下雨,通常下午才下,即使淋濕了,回到家裡馬上洗澡就好。”但在煙霾天裡騎車可不好玩,API超標高到200,她戴著N95口罩照騎不誤,雖不影響騎行但影響心情。

衣冠楚楚 俏麗上陣

Scarlett強調自己跟一般騎腳車去做工的外勞一樣,只是靠腳車通勤的普通人。除了戴安全頭盔覺安心,她拒絕穿腳車衣褲。起初她是騎到公司才洗澡換衣服,但后來發現清晨時分慢慢騎其實很舒服,不會怎麼出汗,無需大費周章洗澡,而且有時會忘記帶衣服,或帶去的衣服折皺,反而更麻煩,她就索性直接穿上班服出門。

女性化妝、穿裙配高跟鞋騎車上班,在外國其實很普遍,大馬就罕見,但她毫不在意別人目光。“我這樣的裝扮,不就跟坐在汽車裡的上班族一樣嗎?有什麼奇怪呢?分別在于她們的交通工具是汽車,我的是腳車而已。”

試過騎著腳車停在交通燈前,隔壁汽車裡的男人搖下車窗向她吹口哨,對于這種騷擾她不加理會。碰到這種無聊人,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完全漠視,不過這只是佔很少數,通常早晨馬路上的通勤族都趕著去上班,才沒人得空理睬你,最多好奇多看你一眼。”

有人覺得她“瘋狂”,但她完全不介意每天快樂哼著歌,慢騎腳車去上班的“瘋狂”,再多的言語也不及自己親身體驗。

Sumei在城巿以腳車通勤超過20年。(拍攝:Nook Flowers)
Sumei在城巿以腳車通勤超過20年。(拍攝:Nook Flowers)

無同道中人 唯我獨行

20年前,腳車休閑風氣還不盛行,她身邊沒有一個朋友騎腳車,同齡人都先後買汽車,堅持腳車通勤的她顯得很另類。

自由工作者杜素媚(Sumei Toh)在八打靈再也長大,小時候就喜歡騎腳車上學、四處游玩。在蘇格蘭深造時,她以腳車上學、長途旅行,畢業後把腳車帶回馬來西亞,自那之後,就一直以腳車代步至今,已超過20年。

“回國前我就打定主意,不想買車,要騎腳車去上班,所以特地在家附近找工作,距離必需是能騎腳車到達。”1990年代,她在Damansara Utama上班,每天從家裡騎去公司8公里,來回16公里,路上從來沒碰見過其他騎腳車的年輕人。她笑說:“可是八打靈old town有很多腳車代步了幾十年的安哥安娣啊,我跟他們是同一類的無車族。”

幾年前,她通過參與吉隆坡腳車地圖計劃,認識更多熱愛腳車騎行的同道中人,才知道原來在吉隆坡也有像她一樣,堅持不開汽車的腳車通勤族。

從她在八打靈再也住家到Mont Kiara公司,每天來回騎行20公里,尖峰時刻耗時約30到40分鐘,非尖峰時刻只須20分鐘。公路塞車時,騎著腳車越過動彈不得的汽車,那種暢快感實在難以形容。

不因一次意外 放棄騎行

許多人都勸Sumei開車比較安全,畢竟有層鐵皮護身,但她卻覺得精神壓力很大。她對開車的抗拒感,源于認為汽車很危險,開車需要高度集中力,雙手不可以離開方向盤,一失控的話會造成嚴重車禍,感覺壓力很大。直到兩年前,她才去考取汽車駕照,原因是父母年紀不小,以備緊急需要用車,不過幾乎都不開車。比起四輪,她還是覺得以兩輪最適合慢步調的生活。

不管汽車、摩哆或腳車,她認為無論何種交通工具都有潛在危險,意外可以隨時發生,即使本身很警惕,也有可能無辜被撞。

Sumei向來騎行很注意安全,多年來不曾發生任何意外,直到最近幾個月前在摩哆道上被摩哆撞上,肩骨斷裂,腦震盪後遺症到現在仍未完全復原,暫時不能正常騎行,她希望趕快康復,重新騎腳車。

她強調,應該讓公眾知道騎腳車代步,並非想像中危險,但也不保證一定很安全。發生意外有各種原因,包括騎行態度、習慣、環境,有時純粹是運氣。“因為一次意外就放棄騎行,等同因噎廢食,就像曾經撞過車的人,還不是繼續開車?”

這幾個月暫停騎腳車,改用公共交通,從住處到醫院複診,來回搭一趟德士要20令吉。她才驚覺原來騎腳車通勤,每月可以省下許多交通費。快樂是她腳車代步的初衷,省錢是附加價值,腳車或許不是所有人理想的交通工具,但至少使Sumei可以過她理想中的生活。

Sumei認為,選擇腳車代步,必須面對別人的質疑眼光、自我懷疑以及各種挑戰,但如果真想要做,一定有辦法。

避開繁忙大路 比較安全

腳車不難騎,但在城巿通勤必須有一定的技巧,掌握這些基本騎行技巧,有助提高安全性,避免發生意外,關鍵在于: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裡。

Sumei建議,開始以腳車通勤之前,最好先熟悉路線。可以選在交通比較不繁忙的週末或假日,從家裡騎去公司。如果本身信心不足,可請經驗較豐富的同伴陪伴騎一回。練習幾次,增加信心。

另外,選擇路線也很重要,腳車很flexible,建議盡量避開繁忙的大路,改走車少的小路,比較安全。如何找出最安全的騎行路線,可以參考《吉隆坡腳車地圖》。

杜素媚天涯騎行

1.出游-獨自一人在美國奧裡岡做腳車露營旅行。
2.踏青-在郊外騎行,貼近大自然。
3.考察路線-Sumei和其他腳車通勤族,以志工身份參與製作吉隆坡腳車地圖。

譚佩婷身體力行,腳車不只是運動、休閑、旅行,也可以是城巿的代步工具。
譚佩婷身體力行,腳車不只是運動、休閑、旅行,也可以是城巿的代步工具。

在城市中覺醒 棄車策鐵馬

本來只是休閑騎行,后來變成以腳車代步,譚佩婷的轉變是內心覺醒,也是因為別的車友影響。

譚佩婷稱Sumei是自己的converter,把自己從一個腳車休閑愛好者變成腳車通勤族。

個性開朗的佩婷從小熱愛戶外活動,本身是一位戶外活動訓練師。從小在吉隆坡長大,除了騎腳車上學,也常騎到巿中心游玩。長大后跟很多城巿小孩一樣,考駕照、買車,開始以汽車代步,以四輪載著兩輪,週末假日帶腳車去郊外騎游,卻沒有信心在城巿里用腳車代步。直到一天,她決定跳出舒適圈……

2014年,因為參與吉隆坡腳車地圖制作,她開始多騎腳車,並嚐試從泗岩末家里騎去白沙羅的學院。“不過我也只騎過幾次而已,因為從我家到學院,一路上要爬六個山坡,來回就是上下坡12次,有點太累了。”于是她選擇騎另一種兩輪工具——摩哆上課,去巿中心買東西或跟朋友見面,則騎腳車。

從她家里騎去巿中心不過七八公里,大約半個小時,與開車時間差不多,但省卻了找泊車位、付泊車費、塞車的麻煩。開始用腳車代步之后,反而不會特地去參加每個月舉行兩次的吉隆坡無車日,“因為反正有車無車,我都一樣騎。”

世上好人比壞人多

回想以前特地用汽車載著腳車去老遠的郊外騎,譚佩婷覺得有點“傻”,限制了腳車的無限可能。腳車可以靈活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結合使用,其實不一定要親自開車載腳車。比如她做長途旅行時,帶腳車搭巴士、火車,想騎哪一段就騎哪一段,不想騎時就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去年4月,她獨自一人去了東海岸,完成第一次長途騎行;接著又一個人去泰國、柬埔寨腳車旅行。一個女生騎腳車旅行,最大感悟是:這世界上好人比壞人多。她唯一的意外是因為邊騎邊拍照,不小心翻車,除此之外,完全沒有遇過危險事情。

重新認識吉隆坡歷史

“腳車代步使我重新與土地和人產生連結,對周圍事物更敏感。”數年前,譚佩婷在澳洲生活多年后剛回到吉隆坡,感覺很壓抑,不習慣去哪里都要開車、塞車,花太多時間在封閉空間里。

開始在吉隆坡騎腳車之后,讓她重新認識這個城巿的歷史,發現更多有趣細節。比如以前她從不會去甘榜峇魯,但騎腳車后因為繞小路進入甘榜峇魯,才發現這里有最令人驚嘆的吉隆坡景色,也有很多好吃的馬來食物。因為認識了住在這里的車友,現在經過就會去找朋友一起騎逛。

騎腳車的好處就是隨時隨地可以停下,看到好吃的大排檔、古趣的雜貨店可以停下來,重新去感受城巿里的生活氣息。如果開車的話,就會因為停車不方便而錯過,慢慢忘記了這些地方。

“一個對腳車騎士和行人友善的城巿,必定是生活素質良好的城巿。可惜,現在的吉隆坡是一個為汽車而發展的城巿。”她說,我們都忘了,最初吉隆坡開埠時,是為牛車和腳車而建造的城巿。兩輪雖然很難重新成為這個城巿的主流,但依然可以是一個除了四輪以外的代步工具,選擇權在于人。

譚佩婷出游騎行

1.獨行-單獨在泰國、柬埔寨騎腳車旅行。
2.自由-一個人在路上,自由的感覺真好!
3.眾樂樂-平日獨自騎行很自由,偶爾與朋友一起騎行也很快樂。

Farid創立Bike Kitchen KL,不定時舉辦工作坊分享腳車通勤心得。
Farid創立Bike Kitchen KL,不定時舉辦工作坊分享腳車通勤心得。

騎車通勤沒想像中難

每個人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形式,厭倦了每天塞著車上班,想要省點錢,腳車提供了其中一種方案。

某個星期日早上,吉隆坡巿中心湖濱公園湖邊一隅,有一群腳車愛好者聚在一起交流。哲斌、Sumei、佩婷和其他幾位騎行經驗豐富的腳車通勤族,向有興趣但無經驗的公眾分享腳車通勤的心得,比如應該如何規劃路線?需要什麼裝備?安全騎行的要點、如何停放和鎖腳車等知識。

這個小小工作坊是由Bike Kitchen KL創辦人Farid發起,希望通過交流,幫助有意開始用腳車代步通勤的城巿人建立信心。

馬來西亞其實從來不少以腳車做為代步工具的通勤族,只是我們忽略了他們的存在,也不敢相信原來腳車可以在城巿代步,只需要改變慣性思維和建立更多信心,腳車通勤並沒有想像中艱難。

多練習 要有危機意識

佩婷為腳車通勤“初學者”提供以下建議:

一、任何款式腳車都可以用來代步,從最便宜的菜藍腳車到昂貴的名牌公路車,只要有兩個輪就好。

二、平常多騎腳車,練習上山。

三、先在週末騎上班,熟悉路況,知道有什麼障礙和捷徑。

四、可以找人陪騎,或在網上本地腳車小組詢問其他人的建議。

五、慢慢增加騎行次數,比如從一週騎一天、兩天到越來越多。

六、有折疊腳車的話,可以多多利用腳車結合LRT、火車、巴士的通勤方式。

七、要習慣在城巿公路上騎行的感覺,要學會分析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辨別危險。

八、學會閃避路上隱藏的危險,如路洞、積水、溝渠蓋縫隙等。

注意路況 小心車輛轉向

雖然鼓勵公眾嚐試以腳車通勤,Sumei也提醒腳車騎士要尊重其他公路使用者,每個人都應該為別人的安全負責任。

其他安全騎行須注意事項:

一、在城巿里騎車,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路面狀況,要多練習轉頭向后看的動作,避免失去平衡翻車。

二、騎腳車除了要讓其他車輛知道你的去向,也要注意其他車輛的行駛路線,提防他們突然轉向。路口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要特別小心其他車輛從后方越過腳車轉入路口,最好放慢速度、打手勢和留意后方車輛。

三、長期以腳車通勤者,應該學習基本知識如換輪、檢查煞車掣,確保腳車狀況良好。

安全配備騎行

1.頭盔-城巿內騎腳車,沒有明文規定要戴安全頭盔,需不需要由個人決定。
2.隨身物件-防水袋里裝錢包、手機、門匙、車鎖等隨身物件。
3.望后鏡-在繁忙公路上騎行,望后鏡作用很大。

隱形的腳車通勤族

真正以腳車代步通勤的是什麼人?他們沒有貴價的名牌腳車,不穿緊身騎行衣褲,甚至不戴安全頭盔;他們大部分騎菜籃腳車、二手、便宜、破舊腳車,穿普通的日常衣服或上班服。

他們不稱自己為「腳車騎士」,也不是為了環保或休閑理由騎車,他們只是出于各種原因,選擇以腳車做為代步工具的普通人。一個星期七天,不管睛天雨天,他們每天都騎腳車上班、上學、買東西,從住處到任何目的地。

他們常常被忽略,很少被看見,他們是隱形的公路使用者。他們是最需要,卻又最缺乏公路安全設備的一群。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