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非遗硬不来 槟月尾国际研讨会取经
乔治市2008年入遗以来,负责管理老城的乔治市世遗机构除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口述历史收集等计划,也在寻求制定更完善的条规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月30日首次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中,他们期待学习其他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更希望本地古迹管理人,同样从中有所收获。
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创新实践、永续策略与经验传习》的研讨会,邀请泰国、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韩国、新加坡与本国的学者发表论文。他们将分享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对槟州将来制定非遗保护条规将大有帮助。
须拟另一套条规
负责研讨会策划与执行的洪敏芝博士、两位执行的研究专员吴欣怡与林土粧,受访时透露此次研讨会的目的与期待。
他们指出,乔治市入遗以来,世遗机构做的工作比较偏于保护古迹建筑,除了拟定特别区域大蓝图与条规,也与Think City等机构合作修复古迹。
保护古迹建筑的条规,是无法使用在非遗的,因此世遗机构需要拟定另一套条规。保护非遗更加复杂,国外的许多例子已告诉我们,立条规是很危险的,因为由政府所立的条规,不一定符合当地的状况,更何况非遗与文化有关,而文化不像建筑物那样是固定的。一些持开放态度的学者,往往会建议将问题抛回给当地居民,让他们去辨识自己的非遗以及提出守护的建议。
即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没有设下保护非遗的条规,他们的处理方法是守护,各国方法不一,都是视不同地区的情况而定。
因此,世遗城市管理单位要做的,就是先找出他们拥有哪一些非遗,再看如何引导大家去守护,绝不是设下强硬条规来规定非遗必须如何保护。此次他们请来的学者,都是曾经参与非遗普查,或曾经参与相关条规的制定。乔治市世遗机构相信,他们的经验将对州政府立法保护乔治市非遗起积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举行,地点在乔治市湾景酒店。
安排与社区代表交流
在推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提升社区本身文化的保存意识,以及拉拢大家参与其中是十分重要的。世遗机构在此次研讨会中邀请社区代表来学习国外者的经验,他们强调彼此是双向交流的,因为学者们也要了解本地社区如何保护自己的非遗。
策划此次研讨会的张敏芝博士说,一些国际研讨会上的学者与台上参与者是有距离的,大家主要还是听台上的人在说。不过此次研讨会他们要做的是多元化,因此他们安排了一场学者与社区代表的交流会,让大家坐下来沟通学习。
她认为在这平台上,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海外学者并没有高人一等,本地的社区代表也有很多工作经验可以分享,至少在自己的地区,他们是专家。
学者简介与讲题
朴成龙博士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社区与永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助理主任,也是韩国文化遗产委员会专业顾问。
吴家瑜教授
《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官方与地方实践方法上的差异》
任职于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兼台大人类学博物馆馆长。他主要研究台湾赛夏族以及原住民的物质文化,擅长博物馆学、物质文化研究等。
张展鸿教授
《作为知识转移的古迹文化观光:以考现学与四季为架构》
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研究兴趣包括影视人类学、观光人类学、遗产研究、食物与身份认同、香氛与族群性等。
陈瑞明教授
《槟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与永续策略:以入遗庆典与布袋戏计划为例》
槟城理科大学文学院民族音乐教授,参与过的研究计划包括以表演艺术建构和平、东南亚及日本社区剧场、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传统等。
廖迪生副教授
《打造香港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也是科大华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兴趣包括亲属关系、民间宗教、饮食与全球化、文化遗产等。
Denes博士
《描绘泰国素辇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文化绘图作为工序的利与弊》
任职于泰国清迈大学人类学系,擅长东南亚遗产古迹研究。
珍娜碧莱
《乔治市朝向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程:自发与介入》
槟城艺术教育学会(Arts-Ed)创办人,文化艺术教育的实践、倡议与研究者。擅长文化研究、社区外展与创意教学。
梁慧敏
《机会与挑战: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保护措施》
澳门文化局文化财产厅职务主管,负责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曾参与2013年澳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及澳门历史城区保护与经营计划的拟定。
Yeo Kirk Siang
《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记录存档与推广宣传》
新加坡文物局文化影响评估与调节课副主任,曾执行遗址文物保存、社区外展以及策略规划等业务。
S.Medina
《美岸古城保育计划作为一种发展工具》
菲律宾美岸古城市长,曾带领美岸在1999年纳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12年受联合国认可为永续遗产管理最佳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