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非遺硬不來 檳月尾國際研討會取經

喬治市2008年入遺以來,負責管理老城的喬治市世遺機構除了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口述歷史收集等計劃,也在尋求制定更完善的條規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本月30日首次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中,他們期待學習其他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驗,更希望本地古跡管理人,同樣從中有所收穫。

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創新實踐、永續策略與經驗傳習》的研討會,邀請泰國、台灣、香港、澳門、菲律賓、韓國、新加坡與本國的學者發表論文。他們將分享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對檳州將來制定非遺保護條規將大有幫助。

須擬另一套條規

負責研討會策劃與執行的洪敏芝博士、兩位執行的研究專員吳欣怡與林土粧,受訪時透露此次研討會的目的與期待。

他們指出,喬治市入遺以來,世遺機構做的工作比較偏于保護古跡建築,除了擬定特別區域大藍圖與條規,也與Think City等機構合作修復古跡。

保護古跡建築的條規,是無法使用在非遺的,因此世遺機構需要擬定另一套條規。保護非遺更加複雜,國外的許多例子已告訴我們,立條規是很危險的,因為由政府所立的條規,不一定符合當地的狀況,更何況非遺與文化有關,而文化不像建築物那樣是固定的。一些持開放態度的學者,往往會建議將問題拋回給當地居民,讓他們去辨識自己的非遺以及提出守護的建議。

即使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也沒有設下保護非遺的條規,他們的處理方法是守護,各國方法不一,都是視不同地區的情況而定。

因此,世遺城市管理單位要做的,就是先找出他們擁有哪一些非遺,再看如何引導大家去守護,絕不是設下強硬條規來規定非遺必須如何保護。此次他們請來的學者,都是曾經參與非遺普查,或曾經參與相關條規的制定。喬治市世遺機構相信,他們的經驗將對州政府立法保護喬治市非遺起積極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將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舉行,地點在喬治市灣景酒店。

安排與社區代表交流

在推動保護非遺的過程中,提升社區本身文化的保存意識,以及拉攏大家參與其中是十分重要的。世遺機構在此次研討會中邀請社區代表來學習國外者的經驗,他們強調彼此是雙向交流的,因為學者們也要了解本地社區如何保護自己的非遺。

策劃此次研討會的張敏芝博士說,一些國際研討會上的學者與台上參與者是有距離的,大家主要還是聽台上的人在說。不過此次研討會他們要做的是多元化,因此他們安排了一場學者與社區代表的交流會,讓大家坐下來溝通學習。

她認為在這平台上,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海外學者並沒有高人一等,本地的社區代表也有很多工作經驗可以分享,至少在自己的地區,他們是專家。

學者簡介與講題

樸成龍博士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社區與永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信息與網絡中心助理主任,也是韓國文化遺產委員會專業顧問。

吳家瑜教授

《台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作:官方與地方實踐方法上的差異》

任職于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兼台大人類學博物館館長。他主要研究台灣賽夏族以及原住民的物質文化,擅長博物館學、物質文化研究等。

張展鴻教授

《作為知識轉移的古跡文化觀光:以考現學與四季為架構》

任職于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研究興趣包括影視人類學、觀光人類學、遺產研究、食物與身份認同、香氛與族群性等。

陳瑞明教授

《檳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與永續策略:以入遺慶典與布袋戲計劃為例》

檳城理科大學文學院民族音樂教授,參與過的研究計劃包括以表演藝術建構和平、東南亞及日本社區劇場、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傳統等。

廖迪生副教授

《打造香港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任職于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也是科大華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興趣包括親屬關係、民間宗教、飲食與全球化、文化遺產等。

Denes博士

《描繪泰國素輦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探討文化繪圖作為工序的利與弊》

任職于泰國清邁大學人類學系,擅長東南亞遺產古跡研究。

珍娜碧萊

《喬治市朝向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程:自發與介入》

檳城藝術教育學會(Arts-Ed)創辦人,文化藝術教育的實踐、倡議與研究者。擅長文化研究、社區外展與創意教學。

梁慧敏

《機會與挑戰: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保護措施》

澳門文化局文化財產廳職務主管,負責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他曾參與2013年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以及澳門歷史城區保護與經營計劃的擬定。

Yeo Kirk Siang

《新加坡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記錄存檔與推廣宣傳》

新加坡文物局文化影響評估與調節課副主任,曾執行遺址文物保存、社區外展以及策略規劃等業務。

S.Medina

《美岸古城保育計劃作為一種發展工具》

菲律賓美岸古城市長,曾帶領美岸在1999年納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在2012年受聯合國認可為永續遺產管理最佳實踐範例。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