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留住真心莫忘初衷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今日焦點:雷娜塔麗斯卡(Renata Liwska)
美國暢銷童書作家和插畫家妮娜萊登(Nina Laden)和雷娜塔麗斯卡(Renata Liwska),耗盡心思製作出《好多記憶的書》這本繪本,提醒我們這麼近卻永遠那麼遠的簡單道理。
《好多記憶的書》(2013年出版)是一本安靜且富有詩意的繪本,我被它的書名深深吸引,因為想知道一本書,怎麼會有好多記憶?
這本書的封面和封底,既連結又是相對,把兩個頁面連結起來的是一棵大樹。
封面的大白天裡,有個小男孩坐在樹枝上閱讀,身前與身後有小熊和小貓頭鷹陪伴,他們的上端坐著一隻松鼠,手上握住一支吊著羽毛的吊竿。
封底則是黑夜裡,樹枝上分別有三隻小動物,它們有的睡著了,有隻小熊正在書本上寫字,陪伴它們的是一群在紛飛的螢火蟲。
把封面和封底一起打開,我們發現,白天曾經是黑夜,黑夜也曾經是白天。這是一個現在與曾經的對比。
曾經現在連結一起
從一片大白的前環襯裡,這本書的故事(不,應該是詩句),從一根羽毛開始……
那根羽毛被風從窗外吹進窗裡,小男孩子和他的動物朋友正在享用茶點,牆上的時鐘顯示快要到下午三點了,所以,這是下午茶時間。
緊接下來,作者問到:“羽毛,是否記得它曾經是……一隻鳥?”“書,是否記得它曾經是……一個字?”“椅子,是否記得它曾經是……一棵樹?”光看這樣的開頭,讀者都會被如此飽含詩意、有哲思的文字給迷住。
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重覆句型的提問,“椅子是否記得,它曾經是……一棵樹?”“石頭是否記得,它曾經是……雕像?”……讀者的思緒都沉浸、縈回於美麗的文字與畫面之中。
所有的想像都來自當下的現實,作者分別利用左頁(現在)與右頁(曾經)的畫面,引領大、小讀者一起去想像每件事物的起源。
左頁是用人物(小男孩)提出問題,右頁則是由動物來傳遞事物曾經的面貌,兩個頁面是相對的,卻又互相呼應。這跟封面和封底的鋪設同一個原理。
當左頁的小男孩把腳下的羽毛撿起來時,右頁的畫面,則出現貓頭鷹在理髮店裡修剪身上羽毛,一根一根羽毛散落一地;當左頁的小男孩在翻閱一本書時,右頁裡的小熊正在寫下一個字,那個字恰恰是個“Book”字。
有幸福要懂得珍惜
有讀者指出,這樣的轉變是本質的轉換。然而,本質是在轉換的過程中,是否都會增加價值?當椅子得到永恆的存在,是不是意味著它失去了原來是一棵樹擁有的生命力和伸展力?
這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以及背後蘊藏的秘密。它好像在告訴我們,人生有得必有失,就像孩子成長後,他將會失去童年、少年、青年……
這些轉變裡,有生命的規律,也有自然的定律,好比:夜晚曾經是白天、大海曾經是雨水。然而,這本書更著重的是,用生命體會出來的滋味,這是一種有溫度的記憶,它可以把曾經與現在連結在一起,它永遠都在溫暖人心!
“愛,是否記得它曾經是……陌生的?”和“家,是否記得它曾經是……兩個人?”這兩道提問,其實都在提醒大、小讀者,父母是兩個本來陌生的人,之所以組成一個家,並且生下了孩子,開枝散葉,那是因為彼此對對方有愛。
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要莫忘最開始相愛的初衷,以及家總是一個才會圓的道理。既然我們都有愛,就不該輕易生恨,也不能相害。它讓我們明白既然幸福存在,就要懂得珍惜和知足!
記住當下美好回憶
所以,當我們看到“恐龍生存的時代”和“人人都可以飛的時代”畫面時,那一句溫柔的“世界,是否記得它曾經是……荒蕪的?”這猶如強大警鐘敲醒我們去珍惜我們的棲身之所地球。
通過這本書,是時候讓孩子知道人類是經歷過多少變遷才走到今天,地球之所以會經歷劇變,全是人類選擇的結果。以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模樣,全掌控在人類今天選擇如何對待地球。
不管地球如何轉動,世界怎麼變,作者在最後向小讀者拋出一個問題:“你,以後是否會記得你曾經是……一個孩子?”是的,小時候,我們都想知道長大後是怎麼一回事,但長大以後,我們往往忘了自己曾是個孩子,也有過赤子之心。
這本書的台灣繁體版書名是《還記得》,開宗明義要成人讀者莫忘過去,也要小讀者記住當下做過每一件喜歡的事情,那將是成長後最快樂、最溫暖的記憶定存。
中國簡體版則採用《好多記憶的書》為書名,這除了是繪者雷娜塔麗斯卡過去出版過的《好安靜的書》(2010年出版)和《好大聲的書》(2011年出版)的一個美麗延續,這書中的每一道提問,都勾起每個人記憶中的點點滴滴,並各自延伸出不同的故事內容,名副其實有好多記憶的書!
美國暢銷童書作家和插畫家妮娜萊登和雷娜塔麗斯卡,用這本詩般的繪本告訴大家,或許我們都回不到過去,但留住真心、記住初衷,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