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走向民主(系列6) 番红花革命抗议军人统治 僧侣上街要求政改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缅甸走向民主(系列6) 番红花革命抗议军人统治 僧侣上街要求政改

整理:本报国际组
1992年上台的丹瑞在加强对国家控制的同时也开始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缓和国内紧张局势做出一些重要努力。



首先是解除在8888起义期间颁布的戒严令;2003年8月,军政府宣布了七点民主路线图计划,包括恢覆举行国民大会、启动制宪程序和举行选举。但不少批评人士认为,这个计划是军政府为延长统治而耍的花招。

经济上,军政府也尝试过多种办法吸引外国投资,但效果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一是独裁体制下腐败横行,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二是国际制裁,投资风险过大。

2007年8月15日,军政府无预警废止石油和煤气补贴,导致价格飙涨好几倍,引发民众连日来示威,要求民生物资价格合理化。



9月6日,一群僧侣挟持公务员,要求军政府为前一天打伤3名僧侣的暴力行为道歉,遭到拒绝。僧侣宣布拒绝接受军政府成员及其家人的布施。缅甸是佛教国家,僧侣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僧侣这次公开和当局决裂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这场抗争慢慢发展成198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人民抗争。

由于站在示威最前线的是佛教僧侣,游行群众将象征僧袍的深红色带子别在衣服上,表达对僧侣的支持。因此称为“番红花革命”。

宣布实施戒严

游行者的诉求从最初的要求控制物价转变为要跟军政府对话,要求释放翁桑苏姬等政治犯。抗争中最令人鼓舞的时刻,是一群僧侣沿大学路漫步,向翁桑苏姬致意。

9月26日,当局宣布实施戒严。逾万名僧侣不理会宵禁及集会警告,在仰光大金塔聚集。当局对示威群众武力镇压,至少3名僧侣和一名妇女被打死,100人受伤,300多人被拘留。

军政府翌日大举搜捕近千名带头示威的僧侣。面对不顾危险坚持游行的民众,军警开枪射击,至少9人死亡,包括《法新社》的日本摄影记者长井健司。

这场番红花革命虽然像1988年的民众起义一样被当局镇压下去,但它对军政府的权力基础造成了更强烈的震撼。

国际社会声援扩大制裁

番红花革命后,美国和欧盟对缅甸发动新的制裁,制裁扩及军政府成员及其家族,并再次要求军政府和翁桑苏姬进行对话。

这次运动开始到结束,国际反应之迅速和强烈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革命。2007年8月22日军政府刚刚开始抓捕示威者时,美国国务院就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并要求军政府立即释放活动人士和反对派展开对话。

到9月28日当局实施镇压之后,菲律宾总统艾罗雅对仰光发出警告,如果继续对民众进行暴力镇压,菲律宾将停止给缅甸的金融支持。日本首相要求缅甸对日本记者遇害作出解释。东协也呼吁联合国采取行动。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军政府自我克制。

联合国安理会10月还首次发表正式声明,敦促军政府释放政治犯,停止对平民使用暴力,并启动真正的对话。在运动后期,联合国人权特使前往缅甸,在军政府领导层和反对派领导人之间进行斡旋。

欧盟在10月宣布扩大对对缅甸的制裁,除了已有的武器禁运、资产冻结和签证停办之外又增加了木材、金属、宝石等一系列商品的禁运令。

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也增加新的制裁措施,比如冻结包括丹瑞在内的14名缅甸高级官员在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禁止任何美国公民跟这14人之间有生意往来。澳洲也针对军政府人员采取了一些金融制裁措施。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