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鬼影帝國》(Spectre)的主角人物一拍經年,至今成了這個品牌(007、鐵金鋼或占士邦的華譯主角稱號,難免叫一些不太熟悉的觀眾覺得混亂吧)的第25度回歸,如何拿捏準確,不至于淪為創作食古不化的老古董,或改頭換面后的四不像,實在不易。
影壇的眾多品牌系列電影,用得最多的創作續集方法,仍複製前集那些受歡迎的橋段、噱頭等。等到這個公式般寫劇本方向走到窮巷時,開始變戲法改拍成前傳,目前有不少系列電影就這樣做,例如最新的一部《小飛俠:幻夢啟航》(Pan)。拍后傳的嘗試倒零落,一大原因很可能是看電影的觀眾以年輕人為主,推出品牌主角步入暮年的故事,那無異于尋求變相的票房自殺了。
所以,完成了25集的占士邦,老狗變戲法,還可以繼續保持時尚,爭取到不同年代的新觀眾,又不流失太多的老顧客,好歹是個極成功的品牌系列創作示範。
其實,所有的占士邦角色並非全由同一名演員擔綱;有些是拍了幾部后覺得厭倦掛冠他去,有些則走馬上任不受觀眾歡迎,片約滿了離開。這種新臉孔的不時更換,雖然不是拍攝前集,卻有類似它的特大好處,即注入新血製造鮮意,也解決了舊演員一再重作馮婦,年紀老大不適合動作片的問題。
而保持時尚,又與追得上當代的社會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有關,例如加重女權正面地位,不止扮演花瓶式玩物而已。配合這個發展趨勢,高昂的雄雞式占士邦,亦如好些大銀幕上的超級英雄,有若克里斯多弗諾南版的《蝙蝠俠》等,無懼于展示性格的陰暗面和脆弱感。
丹尼爾格力所飾演的占士邦,全都加添了心理刻劃的重量,尤其在森曼德斯的掌鏡下,更有了文學或詩情的刻劃筆觸,給該系列帶來了較複雜的耐人尋味人生處境詮釋。新占士邦經常打的不僅止是肢體戰,也是心理戰(包括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