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菁:古城邁向“現代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譚江菁:古城邁向“現代化”

──甲州採訪部副主任



1928年成立的晨鐘勵志社,終逃不過需搬離位于東街納建築物的命運。

該社是去年9月中接獲地主發出的律師信,限定于去年12月1日前需搬遷,引起華社震驚,該社理事也盡一切努力,希望能爭取繼續留在該古建築物內。遺憾的是,在日前該社舉辦成立87周年的晚宴上,社長拿督林國安做出上述“仍需搬遷”的無奈宣佈。

晨鐘勵志社成立時,是一所積極推動青年運動和發揚“五育”的場所,是當時甲州青年的主要活動地點,各項活動包括武術、文化、體育為主,也備有圖書館等讓青年使用。40年代日軍入侵后,該社成為抗日中心,並在戰后復興至今,仍是州內青年和樂齡領袖的活動中心,現有的活動包括合唱團、華樂團、武術班等。



位于東街納的建築物,數十年來都是晨鐘勵志社的象徵,若有日搬離,實屬可惜。

當然,只要創辦晨鐘勵志社的宗旨不變,就算它搬去哪里,都能繼續在華社扮演著傳承文化的角色,但若能讓繼續保留在原有的建築物,相信會更具意義。

時代變遷,所有東西在銳變,而古城也正向著“現代化”步伐前進,市區內許多“昔日足跡”已漸漸淹沒在發展中。

早期市民娛樂場所舊址、大戲院、市區內華人村落,搬遷的搬遷、拆除的拆除,換來是一座座嶄新、摩登的商業大樓,的確為甲州帶來繁榮進步,但失去的卻是珍貴的古老建築、人文歷史。

晨鐘勵志社搬遷后,該古建築物命運會如何,暫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它是被拆除重新發展,或換作其他商業用途,其意義都會失去。

目前世界各國的歷史古蹟,都是靠著當年及現代的人好好保存得以繼續存在。今日的一座具87年歷史、仍有生命力的建築物若仍獲得良好照顧及經營,100年后、500年后或更久更久的以后,它的歷史價值就會不菲。

但若我們就將之摧毀,得到的是沉重損失。

一座古建築物影響不大,但有第一間,就會繼續有第二、三、四間,屆時,古城還會是古城嗎?

我們常跟小孩說:一切應從“小”做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