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門‧王修捷:不存在的力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六扇門‧王修捷:不存在的力量

彼得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裡曾提及多元主義的再興起。他追溯中世紀西方社會中,曾有過一段時間,不論是宗教或世俗單位,都擁有自主地位和權利。但十五世紀以後,由於民族國家出現,經過五百年發展,主權國家變成社會唯一的權力軸心。隨著十九世紀中葉的來到,各種企業興起,形成各式各樣的利益團體,向政府爭取自主權。但他同時也覺得,這些利益團體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不注重公益。如何使得這些利益團體擁有共同綱領,是未來一大挑戰。



他的觀察,或許不能完全適合用於詮釋我國情況。他所謂的中世紀宗教或世俗單位擁有自主地位,按照我的理解,梵蒂岡也曾經適用於解釋此模式。十五世紀以後,從民族國家過渡到主權國家的例子,也很容易找得到。而十九世紀大企業興起,並向政府爭取權利,這個情況在國外也經常可見。如美國對中國的一些策略,有時不得不因為商業考量(尤其是牽涉到大集團的利益)而作出調整。

但這些形式是否在我國有明顯的共同之處?依我愚見,我國情況似乎有別於這些社會現象。當我們看見郭鶴年的生意王朝似乎很輕易就被易手、SP Setia壯大以後也很容易改頭換面、CIMB銀行對南方銀行的惡性收購,卻沒有引起太大注意,這些例子背後說明了什麼?這背後可能有很複雜的原因,但簡單而言,我們這裡的大企業,並沒有展現出這種多元主義的力量。或者說,我們這裡的多元主義被某一種主義所壓抑了。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倒覺得每個國家都是一個經濟體。說穿了,那是一盤生意。有的國家有著先天優勢,生意特別容易上軌道(如產油國)。有的國家沒優勢,也能在先天不足下,把生意搞上來(如新加坡)。有的國家,似乎注重內部某群體的競爭多於對外競爭。這情況就像擺著一盤生意不好好經營,卻注重內部爭奪,那生意自然是要垮掉的。



這年頭大家都在說人才外流的問題,一個擺在面前的殘酷問題是,當你能到更好的公司,你還會留在原有公司嗎?當然,還有很多人願意留下。但願意留下的,不是能力不足的一群,就是希望能改變現狀的一群。至於能不能改變到什麼,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王修捷-講師、音樂人、專欄作者。曾出版小說集《數人頭》、《天瞳》、《白色矮圍柵》、《秘密河流》等。作品曾得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肯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5